同樣的辦法一樣適合于宗室,這幫朱家人也得切成好幾塊。
人氣丹不可能在他們中大肆投放,但不等于朱厚照沒辦法,前面說到了淮鹽,說到了種地,那就是朱厚照埋下的伏筆。
關鍵是這樣的事情江南士紳派插不上手,這些做商貿的士紳哪怕財力再強大也沒辦法將蕃王郡王家里的地給包了。
可朱厚照能包。
不僅僅因為他有高產的山藥、甜菜這些“黑科技”,還因為包了宗室手里的土地能把稅賦賺回來。
跟明朝的稅制有關,稅賦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田稅,另一部分是田賦。
田稅是定死的,不同等級的田每年固定要給朝廷交一定成數的田稅。
這里面有文章可作,將上等良田變成劣田,交的田稅就變少。
另一部分是田賦,田畝要攤派一定的勞役,這是大明律規定的。
然后空子出來了,宗室、有功名的士紳以及勛貴不需攤派勞役。
給宗室的這個優惠本來是朱元璋為了照顧宗室,讓他們有收入來源不至餓著。
一些腦袋靈通之輩就鉆營出一個大口子,他們大肆兼并、詭寄田地,甚至于發展到后來自耕農都不愿要土地了,將田畝獻給宗室勛貴或者大的官員,換取逃免田賦的保護。
打個比方,一畝地收糧五石,田稅去一石,折賦的錢糧又去其一到兩石,剩在農戶手里的是四成。
如果不用折賦,將折賦的錢糧與地主均分,那么佃農就多得了一兩成。
損失是朝廷的,肥的是個人的腰包。
要是這樣的話宗室也能過得挺好,但這里有一個問題,自從漢朝的推恩令出來后,宗室的地位是一代代下降的,許多宗室在數代之后就失去了免田賦的爵位了。
再加上一些老實人謀算不過叔伯兄弟,所以貧的越貧,富的越富,甚至一些宗室淪落到替人打短工的地步。
朱厚照可以憑此將宗室區分開,合作社將田地都延攬過來,給貧的宗室傾斜政策,讓他們能將日子過下去,這樣這些窮親戚就會誓死追隨朱厚照。
富的呢,將田地包出來,得到的收獲也比原來大,只不過轉化為合作社的銀錢分紅。
這里另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不同的地方收稅的標準不同,產米的收米,產麥的收麥,甚至有些地域還可以拿別的特產來抵,比如在開封就收鹽和硝。
后來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是只收錢,戶部給出定價折銀,跟鹽政里的折色法一個調調。
這又加重了一層剝削,因為不同的地域糧價或特產作物的價格是不一樣的,定價的官員筆頭歪一歪,到了佃戶那里可能天就塌了。
魯王為什么說他家的地薄,一來是在田稅那里瞞一截,二來還針對租收的內容,山東的田很多用來種棉花和大豆了。
朱厚照的辦法是自己出來當保護傘,用什么交稅就由他說了算,一畝地交一石糧跟交一石山藥或一石甜菜根能比較嗎?
價值是一樣的,但剩下的土地產出就多了好幾倍。
而且經過商業轉化,不但不虧,如此朱厚照還可以將宗室們瞞下的稅賦一次過全補上,戶部那里也拿朱厚照沒辦法。
而且他還不怕這些宗親們不上當。
陸墀幫忙摸清楚了室宗的底子,要不是江南豪紳玩了這一出壟斷,朱厚照還不清楚宗室到底有多少錢,又有多少固定資產。
跟周王府近似,所有的蕃郡有都一個大致的特點,現錢少,但資產不少。
全都轉化為了大量的土地,并且手里握有巨量的存糧。
畢竟是皇室出身,他們都知道糧食比銀錢更有價值,更體現實力。
豐年不覺得,戰亂一來就那是根基,錢不能填肚子,也拉不起軍隊。
為什么朱厚照有把握搞定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