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守阯是同一批。
還得再犁一輪地:“國子監司業羅欽順任南京國子監祭酒,河南巡撫陶琰兼任南京都察院都御使,鳳淮巡察御使王守仁任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署神機營督,淮南巡鹽御使湛若水任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仍署淮鹽巡察。”
最后,老梆子們得安排:“前南京吏部尚書林瀚、前南京兵部尚書何鑒、前南京戶部尚書高銓、前南京右都御使張鼐、前南京國子監祭酒章懋一體致仕,拜為朝廷參議,賜太子太保。”
都是經過商量的結果,這幾個老梆子后來全得罪了劉瑾,下獄的下獄,罰粟的罰粟,朝廷賜的品級還要收回。
何鑒還是林瀚之外最積極的,張文冕的舉人冠就是他摘的,不跑等著別人來算賬?
高銓也不差,他帶頭頂劉瑾的錢糧政策,還被下獄了。
左右要受難,還不如提高待遇給年表人讓路,朱厚照也方便保全他們的老骨頭,讓他們獲得理想實現的滿足,還可以捎帶手惡心劉瑾一把。
這么一來,南京朝堂等于從上到下全洗了一遍。
叮,買官鬻爵,昏庸度+10
還有一些小嘍啰也升官了的,但朱厚照怕刺激到這些南京官員,就暫時將圣旨壓下不宣,讓自己的親信低調就任。
比如王廷相和王尚絧就混了個南京工部郎中,其實也不比羅欽順的祭酒低多少,但看起來就隱蔽多了。
原本還想把蔡清勾來的,可人家不干,嫌當官工資太低,現在他在淮安帶著一群監生干活不要太爽。
沒辦法,林俊還在丁憂,也沒有威脅蔡清的籌碼,江西的把柄只能用一次,次次都拿它說事,蔡清也會擺爛的。
不影響,等劉春、費宏和朱希周來了就補齊了,一個兩狀元一探花,就算是斗地主也挺大。
尤其是朱希周,那是朱厚照的鐵桿,四十歲就當上了尚書,大禮議為了給恩主孝宗正名,五十出頭就致仕,死都不當嘉靖的官,這樣的人才一定得重用。
圣旨讀完,官員們也沒有議論的心情了,天翻地覆,忐忑不安。
沒事,各部老上司帶回,再做做思想工作,談好了的,扶上馬得送一程,朱厚照給老臣們優待,他們也要幫繼任者接好班。
這個大朝會,就這么一桿子轟動到底了。
有后遺癥,南京官員里的少壯派不服氣,其中以工部郎中李承勛和刑部員外郎余祐、刑部主事魏校挑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