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陽光明媚,天高云淡,正是深秋好時節。
逐鹿關前,原本是一片開闊的農田,但早已被征用,如今建設成了南北長兩里地, 東西長兩里地的巨大練兵場。
練兵場的周圍都用木柵欄圍住,百戰前營的600新兵就是在這里每日進行操練。
負責訓練的是二十四名傷殘老兵,都是邊軍里負傷退下來的,如今已經在這里訓練了十余日,偶爾,李昕的驃騎營也會來這里訓練一番沖陣,讓這些新兵蛋子感受一下戰馬沖擊的壓力。
這些邊軍老兵的訓練效果自然是比不上歷史名將的。
在同樣的時間里, 典韋能訓練出冠軍劍士的前置兵種。
秦瓊能夠把1級新兵訓練成3級衛戍邊軍。
但這里, 也才勉強將這些新兵訓練成2級衛戍新兵。
不過李肆并不急, 甚至還讓趙山穩住心態,只需每日勤加訓練,風雨無阻即可。
而此刻,趙山也接到了李肆的命令,正在與逐鹿關副守備蔣云,副守備程大牛商議。
說起來逐鹿關是李肆最早著手建設的,開局第一天就在建設,迄今為止,已經二十七天了。
原本的逐鹿關已經變成了內城,更大的逐鹿關防御體系也初具雛形,這里的建設一直都是李肆非??粗氐?,給予的力度也是最大的。
第一批投入的工匠青壯就有上千人,等到從福生道觀解救出大量難民,又投入了兩千余人。
待到搶收稻麥完畢,又朝這里投入了三千人。
等到這里發現了鐵礦, 又投入了一千人, 主要負責修路。
而在昨天,十萬難民涌來,李肆大手一揮,又是五千青壯被安置到這里,算上這些青壯的家小,差不多就是兩萬多人。
這參與建設的人有多少,就足見李肆的野心有多大。
當初典韋建議李肆取鹿城的時候,他就已經制定了,未來要以逐鹿關為重心的發展策略。
而到今日,面對天命的逼迫,面對江南宋閥北上的壓力,李肆能保持最大的從容,里面至少八成的原因就是他有逐鹿關。
目前,程大牛已經在西線塔子山一代,沿著那條糞叉河及鬼見愁峽谷這一線,建立了長約十里的寨墻,以及十二處哨所。
這寨墻與哨所,若是放在平原上,說句笑話,地主家的圍墻都比它壯實。
可這些寨墻哨所卻是修建在非常險峻的山崖上,峽谷邊,河岸邊,哪怕每座哨所只能容納50名弓弩手,也足以讓敵人難以逾越。
因為這本就是在山中,敵人大軍難以進入,小部隊進入,還不夠塞牙縫的。
目前這十二座哨所已經全部入駐弓弩手,兵種大部分都是招募來的游俠隊長,再轉職成神臂弩手。
神臂弩,如今在李肆的軍團中,普及率已經非常高了。
除此之外,在這逐鹿關西線,還有五處建設在山頂的投石機陣地,剛好能夠與那十二個哨所呼應。
可以說逐鹿關的西線徹底穩了。
也因此,從西線往東,差不多十五里長的區域,就變成了李肆的重工業產業園區。
這里有鐵礦,有煤礦,有石礦,還足夠安全。
目前這里已經建好了十座煉鐵的爐子,雖然因為耐火磚的制作還差點火候,品質上比不上盧家大院山腹密室里的那座煉爐,但煉制出低碳鋼是完全沒問題。
在這里生產出來的鐵錠,會迅速運輸到溪山縣西南的山咀,這里的水壩已經完工了一半,水力鍛錘,水力磨坊正在大規模安置。
光是這兩樣,未來就能為李肆節約至少五千人的勞動力。
收獲的小麥送到這里可以磨成面粉,送到這里的鐵錠可以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