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官道從群山中蜿蜒而過,路旁偶爾還能看到兩個護路小官指揮著幾十個青壯在修繕被山洪沖垮的路面,官路兩側的山林里,還有老弱婦孺在修剪草木,確保官道兩側三十米內視野寬闊。
這便是夜游神主導,各地官府支持的路政,這些年一直有因戰亂而來的流民,一部分被遷徙去北面種田,一部分則用來維護拓寬官道。
每條官道,每五十里設一個路政司,每個路政司安置兩百名流民,選其中的能干者,有威信者做路政司主官,其余流民則依托官道設置流民村落,他們可以種田種菜,但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維護官道,同時由官府發放工錢俸祿。
至于這工錢俸祿的來源,則是商隊上繳的商稅。
如此,商隊完稅,稅收用來改善民生,修葺城墻,維護官道,官道平坦了,商隊經過也會更容易,而每五十里的一個流民村落,還可以為商隊提供落腳,休息,吃飯等服務,相當于簡陋版的服務區。
從坪山縣向東,有兩條水路可選,但向南的這條官道之所以還是商旅不斷,就是因為這兩條官道走起來很舒坦,連接南邊的十幾個縣。
當然,如果走長途的話,最好還是走水運,順流而下,日夜不停,一天能走兩百里。
而走官道,得大商隊,裝備起四輪馬車的,才可能一天走出一百里,小商隊的話,一天五十里就正好合適。
李肆的商隊裝備的就全是四輪馬車,這算是于大頭他們自己搞的技術革新,用上軸承,減震等技術,只要官道平坦易走,一天跑上一百里非常輕松。
而這還是馬匹沒有超凡化的情況下。
李肆這一路南下,與其說是行商,不如說是巡視,沿途每經過一個路政司,他都會停下,仔細的與這里的百姓攀談,確定一個大致的情況,同時也會收集各種物資的價格,產量信息,這些匯總在一起,再與夜游神匯報上來的信息兩相對證,差不多就可以知道什么政策需要保持,什么政策需要調整。
吃過晚飯,天色仍舊未黑透,路政司的大車店內,兩百多漢子大聲喧嘩著,彼此吹著牛皮,交流著一些商業信息,也有一些家伙,露出色瞇瞇的目光,盯著大車店旁邊的紅燈籠,那里面隱有絲竹聲傳來,仿佛有另外一種魔力。
雖然是陋習,卻是不可或缺,所以每個路政司大車店都或多或少有這樣布置。
而在另外一個方向,是供奉夜游神的小廟,廟前香火長明,一個四五十歲的老者在這里做廟祝,他腰間綁著一只紅色布袋,里面裝滿了香灰,只要發生特殊事件,一把香灰撒落,幾息之內夜游神就會抵達。
這不是用的夜游神通,而是香火網路,每一個夜游神廟都是一個香火網路節點,靠著這些香火節點,夜游神可以在短時間內出現在全縣范圍內任何一處人煙聚集處。
香火匯聚信仰,信仰轉化超凡,超凡之力庇佑民生,百姓日子過得好了,且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天生就形成了敬畏心理,香火就會更加旺盛,這同樣是一個生態圈。
李肆此時漫步于大車店外,來到這夜游神小廟時,忽然開口,“白小二,去給夜游神上柱香?!?
“是,少東家。”
白小二領命而去,白家兄弟現在成了他的跟班,不是因為他們能力出眾,而是白小二身上有一個泉水之神。
而在白小二上香的時候,李肆也吩咐趕來的夜游神分潤一些香火過來,神靈是抗拒不了這些信仰香火的,就像是天命擺脫不了文明賦予的特質。
上香完畢,李肆仿佛沒事兒人一樣離開,接下來,就看那泉水之神是否識相了。
當天夜里,此地路政司的主官王源就做了一個夢,夢中,他聽到有溪水潺潺的聲音,然后朦朦朧朧的,就見到一個人影來到他面前,拱手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