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也沒有叫哈里部的部落啊,也不知高牧監(jiān)從哪里找來的貢使?”說陰損地瞥了高不凡一眼。
楊廣聞言頓時也起了疑心,問道:“泥赤,哈泥,你們的部落駐地在何處?有多少人?”
哈赤憨憨地道:“回皇上,我們的部落駐地就在涿郡北面,出了居庸關再往北行翻越燕山,大概兩三天的路程就到了,咱們哈里部不大,但也不算小,五百多人呢。”
在場一眾大臣不由暗撇嘴,還真是沒見識的番外野民,五百人不小什么才叫小?還不及洛陽一個坊的人多。
高不凡則連忙這補充道:“皇上,哈里部的駐地在御夷鎮(zhèn)一帶,距離這里這里五六百里。”
楊廣奇道:“御夷鎮(zhèn)?這名字倒是有點耳熟,朕一時間倒是想不起來了。”
此時,大臣當中有一人站了出來,正是高不凡不認識的那張生面孔,年紀和宇文述相當,須發(fā)皆已花白,不過卻精神奕奕,儀表堂堂,只見他朗聲道:“皇上,臣倒是知道御夷鎮(zhèn)的所在。”
楊廣目光柔和地道:“那就請楊太仆替朕解惑了。”
高不凡心中一動,這位敢情就是太仆寺卿楊義臣了,看樣子楊廣十分信任此人,從眼神就看得出來。
只聽楊義臣道:“御夷鎮(zhèn)是北魏時期的稱呼,屬于北方九鎮(zhèn)之一,是北魏為提防柔然人南下而專門增設的邊鎮(zhèn),自從六鎮(zhèn)暴動之后就荒廢了,如今有奚人在那一帶放牧,距離這里的確只有五六百里。”
楊廣恍然道:“原來如此,朕倒是想起來了,還真有這么一處地方,如今是奚人在那一帶放牧嗎?”
高不凡連忙道:“是的,不過在北魏時期,御夷鎮(zhèn)原也屬于涿郡的轄下,事實上,哈里部就是北魏遺民,最開始只有幾十人,全是原御夷鎮(zhèn)守軍的后代,北魏滅亡后,他們一直留在御夷鎮(zhèn)一帶游牧,逐漸形成了如今的哈里部。”
蕭皇后驚訝地道:“這么說哈里部原本也是漢人了?難怪漢話說得那么好。”
高不凡點頭微笑道:“回皇后娘娘,的確如此,哈里部絕大部份人都會說漢話,不過近百年的游牧生活,哈里部早在御夷鎮(zhèn)的草原上扎根了,和當?shù)氐霓扇藥缀鯚o疑,說他們是奚人也不為過。”
蕭皇后正容道:“話雖說如此,但他們身上終究流的是咱們漢人的血,怎能歸為奚人一談呢。”
楊廣點了點頭表示認可,又疑惑地問道:“哈里部的駐地既然在御夷鎮(zhèn),高牧監(jiān)是如何遇上他們的?”
高不語笑道:“臣其實是沾了皇上您的光啊!”
楊廣頓時來了興趣,輕咦了一聲道:“此話怎講?”
高不凡面不改色道:“皇上封臣為涿郡牧監(jiān),還特準家父在涿郡開設馬場,皇恩浩蕩,臣和家父均銘感于內,無日不思報效朝廷,報效吾皇,是以臣上任后便四處走訪適合養(yǎng)馬的場地,以便及早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戰(zhàn)供應朝廷朝廷大軍,助皇上踏平高句麗,日前臣剛好走訪至御夷鎮(zhèn),發(fā)現(xiàn)那里水草豐美,十分適合養(yǎng)馬,便打算在那兒建馬場,碰巧又遇上了在這一帶游牧的哈里部,所以說,臣之所以能遇上哈里部,的確是沾了皇上您的光。”
楊廣現(xiàn)在作夢都想踏平高句麗,聞言自是十分高興,哈哈一笑道:“原來如此,若是我大隋的臣民都像高牧監(jiān)一般與朕上下一心,何愁高句麗不平!”說完目光冷冷地一掃而過。
在場一眾大臣都凜然垂下頭,由于第一次東征高句麗失敗,百萬大軍盡墨,極大地動搖了國本,再加上各地反隋義軍的烽煙越燒越烈,所以朝中出現(xiàn)了不少反對二次東征的聲音,這自然惹得楊廣十分不快,前不久才借由頭斬了幾名上奏反對東征的官員,暫時用血腥手段把反對的聲音鎮(zhèn)壓下去了。
此時殿內的氣氛陡然變得緊張起來,蕭皇后連忙打圓場,微笑道:“高牧監(jiān)果然忠心可嘉,竟然跑到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