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楊廣最忠實的狗,既然楊廣沒發怒,他自己不會對高不凡呲牙。
楊廣冷冷地掃了一眼還癱軟在地的臨清縣令崔武,擺了擺手道:“罷了,朕并不是嗜殺成性的暴君,放了他吧,革除臨清縣令一職,趕下船去!”
崔武撿回一命,哪里還敢多言,連忙叩首謝恩,離開時向高不凡投來了感激的眼神,后者微不可察地點頭示意,看在崔護的份上,他又怎能見死不救,所以剛才才冒險發笑引起楊廣的注意,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急中生智吧。
楊青若驚喜不已,皇上竟然饒過了崔武,那么意味著他已經聽進去了,也就是說那幾十萬領過楊玄感糧食的百姓有救了,正如佛家所言,功德無量??!
此時,外面的秋雨竟然越下越大,噼里啪啦地敲擊著船頂,又如萬箭齊發落在河面上,激起萬千漣漪。
皇上睨了高不凡一眼,淡道:“近日秋雨綿綿,惱人得很,高郎將詩才了得,此情此景,不若作詩一首來解解悶?”
高不凡不很是無語,他都有點懷疑楊廣已經精神分裂了,剛才還殺氣騰騰要砍人,一轉眼又讓自己吟詩作對,當真是喜怒無常,不過,楊廣眼底閃過一絲微不可察的冷意卻讓高不凡警惕起來,腦子飛速運轉,琢磨楊廣此舉的用意。
楊清若不免又擔心起來,美眸一轉道:“皇上,青若倒是得了一首,不若由青若先來,權當拋磚引玉?!?
蕭皇后笑道:“倒是忘了青兒……青若姑娘也是個才女,皇上,就由青若先來吧?!?
楊廣只好點了點頭道:“也好,若真作得好,朕有賞!”
其實楊廣之所以命高不凡作詩,倒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更不是給機會高不凡表演,實際只是想尋個由頭敲打高不凡一下而已。
還是那句,楊廣不喜歡太過聰明的臣子,高不凡講了個笑話,拐了一個大彎來勸諫的方式很聰明,楊廣雖然聽進去了,也饒過了崔武,但這也讓楊廣有點不爽,他是九五至尊,不樂意自己的言行被臣子所左右,所以他要敲打高不凡,讓這小子識得厲害,以后少在自己面前自作聰明。
由此可見,楊廣個性確實有點偏執,剛愎自用的評價是跑不掉了,否則也不會干出三征高句麗的事來,事實上楊廣還想來個四征,只不過那會大隋國內的情況已經爛透了,楊廣實在無力再發動第四次東征,所以只有作罷!
這時,只聽見楊青若徐徐吟道:“秋雨嘯嘯崔早寒,孤雁翅濕高飛難。龍舟過處見白日,泥污后土剎時干?!?
高不凡不由眼前一亮,青若這小醋壇子才情不淺啊,也對,若沒點本事如何扮演得了才貌雙絕的公孫大家。
楊廣亦禁不住捋須贊道:“好詩,當賞!”
楊廣擅長文辭,詩也寫得很好,只是不喜歡別人蓋過他的風頭,但是楊青若是女子,還是他的侄女,自然是例外,所以不吝贊美!
楊青若瞥了一眼一臉“驚艷”之色的高某人,既好笑又有點得意,拱手道:“本姑娘獻丑了,高郎將還請賜教!”
“不敢不敢,在下才疏學淺,遠不如青姑娘,還是不獻丑了吧。”高不凡連忙道。
楊廣淡道:“高郎將能作出《把酒問月》如此佳作來,又豈會是才疏學淺呢,速速作來,否則就是欺君之罪,當罰!”
高不凡弱弱結問:“那臣能不能認罰?”
在場所有人都差點一頭栽倒,楊廣愕了一下,這小子不按套路出牌啊,臉色一沉道:“不能!”
高不凡只好搜盡枯腸,硬著頭皮吟道:“憑軒望秋雨,涼入暑衣清。極目鳥頻沒,片時云復輕。沼萍開更斂,山葉動還鳴。行客秋江上,蕭蕭故園情。”
這首溫八叉的《細雨》很有意蘊,中規中矩,不算差,但也不算太過出彩,高不凡改了幾個字吟出來倒是正好合適,既不出風頭,也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