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揚旌第457章 佛謁
月暗星稀,篝火熊熊,高不凡和虬髯客二人在火堆旁盤膝而坐,后者一邊把玩著三枚小木魚,一邊徐徐吟道:“緣木求魚究可哀,烈火焚軀見如來。六道輪回四十載,九州一統佛蓮開。”
虬髯客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高不凡,問道:“三弟聽說過這四句佛謁嗎?”
高不凡搖了搖頭道:“第一次聽說,莫非這三枚木魚和大哥所念的四句佛謁有關?”
虬髯客點了點頭道:“這四句佛謁出自北周高僧無名法師。大約三十多年前,北周武帝下令滅佛,搗毀廟宇,盡焚經書,強令僧人還俗,拒不還俗者,或囚或殺,無名法師拒絕還俗,而且拒絕離開所在寺廟。
由于無名法師頗有名氣,士兵不敢用強,便稟知北周武帝,周武帝下令放火焚燒寺廟,試圖逼使無名法師離開,可惜并不如愿,無名法師就在眾目睽睽之下于烈火之中坐化了,坐化之前留下了這段這段耐人尋味的佛謁。
估計是無名法師此舉觸動了北周武帝,后來滅佛的手段溫和了許多,大量僧人得以逃往南陳,從而保留了火種。”
高不凡不禁肅然起敬道:“如此說來,這位無名法師真是一位大德高僧,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佛家之言,只是這四句佛謁跟木魚有什么關系,莫非是因為“緣木求魚究可哀”這句,其中可什么講法?”
虬髯客笑道:“佛門最是講究慧根,所以對佛謁的理解也是見仁見智,各不相同。三弟想不想聽一聽目前對這四句佛謁流傳最廣的理解?”
高不凡連忙道:“愿聞其詳!”
虬髯客點了點頭道:“其實北周武帝早就存了滅佛的心思,衛元嵩只是投其所好罷了,但是自魏晉以來,佛門興盛,信徒眾多,北魏時期,全國寺廟甚至多達三萬多間,寺僧超過兩百萬,而寺僧不事生產,不納稅不服役,嚴重影響國計民生。
北周武帝看到問題的根本所在,所以滅佛的決心甚為堅定,但是佛門勢大,牽一發而動全身,即便是周武帝也不得不慎之又慎,為了給滅佛制造輿論,周武帝連續數年邀請儒、佛、道三家參與辯論,以便證明三家孰優孰劣,無名法師也在受邀之列。
無名法師雖然深知周武帝鐵了心要滅佛,但他還是參加了辯論,所以,佛謁中的第一句“緣木求魚究可哀”,意思就是指,無名法師明知參與廷辯就像在緣木求魚,實則沒什么用,但還是不得不參加,所以十分悲哀。”
高不凡聞言點了點頭道:“那么第二句就是無名法師在表明心跡,以死言志了。烈火焚躺見如來,意思就是說,他寧愿被燒死也不離開寺廟,就當是回歸西方極樂去見如來佛祖。”
虬髯客笑道:“正是如此,那三弟不妨說說你對第三句第四句的理解!”
高不凡若有所思地吟道:“六道輪回四十載,九州一統佛蓮開。這兩句倒像是一種愿景,或者說是一個預言。”
虬髯客眼前一亮,追問道:“什么預言?”
“六道輪回應該是佛家的說法?”
虬髯客點頭道:“道家求長生,佛家信輪回。”
高不凡脫口:“所以六道輪回四十載,九州一統佛蓮開。應該就是寓意四十年之后,天下大統一,佛門得以重新興盛?”
虬髯客開玩笑般道:“看來三弟的慧根不淺。”
高不凡笑道:“這佛謁十分顯淺,估計智商正常的一聽就懂,只是無名法師這個預言似乎并不準啊,大隋在他死后也沒多少年就統一統九州了,并不需要四十年那么久,而且大隋佛道并重,如今佛門也還算興盛。”
虬髯客意味深長地看了高不凡一眼道:“仔細算來,無名法師坐化至今剛好三十六載。”
高不凡微微一震,也就是說距離無名法師的預言還有四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