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地道:“可敦察覺鐵勒人有異動,似乎想打牙帳的主意。”
始畢可汗雖然不信任可敦,但聞言也不禁心頭打鼓了,這次他為了給楊廣一個下馬威,幾乎出動了整個突厥的兵馬,所以如今突厥內(nèi)部十分空虛,若是鐵勒人趁機造反偷襲擊他的老巢,后果將會十分糟糕。
始畢可汗正拿不定主意時,一名將領(lǐng)匆匆進來稟報道:“可汗,南邊出現(xiàn)了隋國人的勤王兵馬。”
始畢可汗連忙出帳登高而望,果然見到南邊塵頭滾滾,似有大隊人馬趕來。
“可汗你看,西邊和東邊也有!”
始畢可汗轉(zhuǎn)首一看,果然見到東邊和西邊兩個方向也有塵頭揚起,不由面色微變,沉吟了片刻,沉聲道:“傳令下去,撤軍!”
始畢可汗此次本來只想給楊廣一個下馬威,殺一殺對方囂張的氣焰,倒沒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再加上圍困了雁門郡一個多月,幾十萬大軍消耗甚巨,而且眼看就要入冬了,隋軍援兵又將至,所以便果斷下令撤軍了。
始畢可汗一聲令下,幾十萬的突厥騎兵便潮水一般退走了,半日之內(nèi)全部跑了個精光。
“二郎,咱們的計策湊效了,突厥人撤走了!”侯君集興奮地打馬奔至李世民跟前。
李世民喜道:“當(dāng)真?”
侯君集拍著胸口道:“我親自確認過,準沒錯。”
劉文靜和房玄齡輕松地相視一笑,同時向李世民躬身祝賀道:“恭喜二郎。”
李世民臉上露出一絲喜悅和激動,豪情萬丈地道:“傳令下去,全軍趕到雁門城下迎駕。”
原來李世民那日在長安召集人馬勤王救駕,數(shù)日內(nèi)湊得兩千人馬便立即動身趕往雁門郡,一路上號召沿途的士族加入,憑借唐國公的名頭,再加上一張能說會道的巧嘴,竟讓他召集到三千多人,加上長安的兩千子弟兵,共計五千余人。
只是五千多人在突厥幾十萬大軍面前還不夠塞牙縫呢,于是李世民靈機一動,把人馬分成多路,從幾個方向行進,一邊以馬拉樹枝來回跑動,激起漫天揚塵,造成多路大軍行進的假象。
此時,始畢可汗正憂心牙帳安危呢,眼見幾路揚塵氣勢洶洶地撲來,當(dāng)下也無心思去查證,立即便下令撤軍了,所以不得不說,李世民這次便宜真的撿大了。
當(dāng)然,李世民的機智和膽略也是必須肯定的!
且說楊廣得聞突厥人撤走了,不禁又驚又喜,立即親自登上城頭確認。
“皇上,突厥人真的全部撤走了。”眾臣無不驚喜不已。
楊廣站在城頭上望去,果見城外連綿的突厥營帳不見了,突厥人已經(jīng)跑得一個不剩,不由慶幸道:“黃天保佑,朕命不該絕也。”
楊廣話音剛下,便見南邊塵頭飛揚,不由吃了一驚,難道突厥人又殺回來了。
“皇上,是打南邊來的,很可能是勤王兵馬。”宇文述畢竟是沙場老將,立即道出了關(guān)鍵。
楊廣聞言也立即醒悟過來,估計始畢可汗也是發(fā)現(xiàn)了勤王兵馬的到來,所以這才急急忙撤軍的。
約莫半炷香時間,一支人馬出現(xiàn)在視線范圍內(nèi),雖然裝束雜亂,但也看得出正是隋人兵馬,眾臣不由松了口氣,紛紛猜測這支最先趕到的勤王兵馬是何人率領(lǐng)。
楊廣此刻心情好極了,笑道:“這是朕看到的第一支勤王兵馬,朕要重賞之!”
這時,那支勤王兵馬漸行漸近了,終于,大家都看清了那面“唐”字大旗,不由都竊竊私語起來。
楊廣眼中閃過一絲訝然,望向身邊畏畏縮縮的李淵,后者此時也十分迷茫,瞇縫著眼睛往遠處張望。
此時,一騎快馬已經(jīng)搶先奔至城下,馬上一名英氣勃勃的小將手提長槍,赫然正是李世民。
“唐國公家二郎,李世民前來勤王救駕!”李世民翻身落馬跪倒在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