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須陀一死,大家都在忙著搶地盤,要么就是正在謀劃搶地盤,各地義軍如火如荼,已成燎原之勢之矣,這個時候,估計就是隋文帝楊堅復生也沒辦法挽求了。
竇建德自然也不甘落后,其實早在楊義臣被削職,張須陀撤離河間郡后,竇建德已經(jīng)出手拿下了河間郡的饒陽縣了,還將縣令宋正本納到麾下,不久后,竇建德又折返平原郡替東海公高士達收尸哭祭,并趁機收羅高士達的殘部,兵力很快就達到一萬。
恢復了部分實力之后,竇建德開始自稱將軍,在平原郡攻城掠地。以往高士達的做法是抓到當官的都殺掉,本地士紳的財物則統(tǒng)統(tǒng)搶光瓜分掉,而竇建德完全摒棄了高士達的做法,他抓到當官的,只要不是風評極壞的,他都會饒對方一命,如果是有真才實學的官,竇建德還會以禮相待,而且對方士紳秋毫不犯,特別禮敬讀書人。
竇建德這種做事無疑是立竿見影的,地方對竇軍的抵抗的意志明顯沒有那么強烈了,一些州縣的官員甚至主動向竇建德獻城投降。
所以,就在張須陀和瓦崗軍激戰(zhàn)的幾個月時間里,竇建德竟然拿下了平原郡和信都郡,還有渤海郡的部份縣城,兵力一下子急劇膨脹到十萬以上,麾下也聚集了一大批文武人才,聲勢遠遠超過了高士達在生的時候。
張須陀陣亡的消亡傳來后,竇建德又驚又喜,加快了攻城掠地的步伐,兵鋒直指清河郡,然而,正所謂槍打出頭鳥,竇建德發(fā)展得太快了,短短數(shù)月便占領了兩郡之地,所以引起了齊郡留守薛世雄的注意。
薛世雄勉強也算得上是隋朝的名將之一,不過同樣年紀很大了,今年六十又二了,以右御衛(wèi)大將軍之職兼任齊郡留守。
薛世雄顯然覺得竇建德發(fā)展得太快了,威脅到齊郡,所以率軍三萬北上圍剿竇建德,后者聞訊不敢怠慢,立即嚴陣以待。
話說竇建德麾下有個人才叫凌敬,頗有智謀,此人向竇建德獻上了一計,竇建德聽完后大喜,一拍大腿道:“好計,就這么辦!”
且說齊郡留守薛世雄率著三萬隋軍開進了清河郡,與竇建德的軍隊針鋒相對,結果兩軍還沒相觸,竇建軍的軍隊便紛紛拔營起寨逃跑了,還從所占領的州縣中退出來,簡直就是望風披靡。
薛世雄一見,樂了,真是人的名樹的影啊,看來竇建德是怕了本將軍啊,還算他識趣,再跑慢一點,看本將軍不把你打出屎來!
嘿嘿,薛大將軍真是自我感覺良好!
其實,薛世雄倒不是愚蠢,而是太自負了,他出身將門世家,兵法精熟,而且身經(jīng)百戰(zhàn),楊廣三次打高句麗他都有份參加,身居大將軍一職,自然瞧不起竇建德這種泥腿子出身的草頭軍,眼見竇建德的軍隊遇到自己,就好像老鼠見到貓一般抱頭鼠竄,于是更加輕敵大意了,揮師一直追到了信都郡境內,即便夜晚扎營也不修筑防御工事,十分之松懈。
竇建德探聽到薛世雄軍隊的情況后,便知自己的計策湊效了。
大業(yè)十二年十月初九,竇軍和薛軍相距一百多里,當晚,竇建德兵分三路,準備連夜偷襲薛世雄的軍營,竇建德自率一路軍,蘇定方率第二路軍,竇線娘率第三路軍,乘著夜色急行,直撲薛世雄的營地。
然而,當竇建德等人趕到時竟然已經(jīng)天亮了,很明顯,斥候對兩軍的距離估算有誤,這下可把竇建德急傻了眼,天一亮,偷襲就變成了明攻,而他們三路精兵加起來才四五千,如何打得三萬隋軍。
正當竇建德準備放棄時,竟然天降大霧,十米之外不辨牛馬。竇建德不由大喜過望,真是天助我也,立即借著大霧的掩護發(fā)動了猛攻。
薛世雄麾下的隋軍本來就十分松懈,營地連像樣的防御工事都沒有,突然遭到三面襲擊,傾刻秩序大亂,再加上大霧彌漫,根本看不清敵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