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災難始終沒有消退,而時不時爆發的大規模深海潮汐,需要大部分的提督府團結作戰才能勉強抵御。
如果提督府自己打生打死,打壞了彼此的防御設施,折損了彼此的艦船武器,那深海潮汐來的時候,大家都得完蛋。
在末日危機下,提督們不得不坐下來,討論制定了用于協調群島防御力量、保障提督府利益的《提督府聯合防御公約》
群島內所有提督府以《提督府聯合防御公約》為綱領,成立了專門的監督和執行機構——提督府聯合會。
通過演習對戰解決矛盾,避免提督府之間的惡性內耗,保障整個群島的基本防御力量,是共同約定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具體到對戰本身的實現方式,經過了提督們反復的爭執和妥協,最終形成一套相對寬泛的框架規則。
框架包括三個主要部分:對戰的發起和執行的基本流程、典型的對戰組織方式和參考模板、協調失效后的基本托底規則。
實際對戰中,參與雙方要在參考模板的基礎上,細化出具體的執行方案,然后提交聯合會登記公正,最后在聯合會監督下執行。
皇家方舟提出的,單艦加艦隊分別對戰定勝負的模式,是最典型也最常用的對戰方式模板。
“低級艦可以參與高級艦對戰,高級艦無法參與低級艦對戰”,是所有以艦種分級的對戰模板的基本規則。
在傳統的軍艦對戰中,小型艦挑戰大型艦的成功率很低,而且大部分都是大型艦失誤造成的。
這種規則存在的意義,和基本原則中的“兩城對一城”、“至少三個月準備時間”等基本規則類似,都是為了給弱勢的提督府以小博大的機會,降低他們破罐子破摔傾向,降低他們掀桌子拼命的概率。
薔薇提督和艦娘現在也都擔心許星辰會自暴自棄,如果許星辰不顧規則把手里的海量資源破壞掉,那真的是天大的損失。
現在她們都希望許星辰能夠按照規矩參加對戰,讓薔薇提督以盡可能低的損失取得勝利,最后和平接管許星辰的軍港和資源。
但是,許星辰也是這么想的,這規則給了自己暫時不掀桌子的理由,讓自己可以依靠導彈驅逐艦取得對戰勝利。
這樣就可以最小的消耗,以和平的方式拿回兩座軍港,然后贏得更長的發展窗口。
許星辰現在就怕對方忽然放棄對戰,但是對方不可能想象得到,所以自己可以表現的強硬一些。
許星辰聽完皇家方舟建議的,這次對戰的具體規則安排之后,微微點頭的同時說:
“整體對戰模式可以,但是艦隊模式不合理,場地太大了,一百公里見方就夠了,艦隊規模太小,雙方各六十四人吧!”
就算是薔薇提督府,戰列、戰巡、航母這種大艦,也是沒有太多的積累,臨時找外援又被嚴格禁止。
在大艦有限的前提下,派出的艦隊規模越小,陣容中大型艦的比例就越高,八人艦隊的話,隊伍里面最低也是重巡洋艦。
同時薔薇提督府有航母,場地越大方便航母發揮優勢,所以就算只有八個人,她們也建議采用四百公里的場地。
許星辰這邊正好相反,艦娘都是小型艦,當然是艦隊數量越多越好了,數量越多雙方艦隊的整體差距就越小。
許星辰這里也沒有航母,場地當然要按照導彈的打擊范圍選,長寬各100公里的場地,導彈從中間發射,可以輕松覆蓋全場。
根據對戰規則,單艦對戰贏了也是最多打平,單艦對戰平手反而有可能贏,所以艦隊對戰才是關鍵。
雙方這都是理所當然的,在自己最有利的角度上漫天要價,作為這場談判的開場白。
所以許星辰拿出自己的要求之后,皇家方舟馬上語氣格外堅決的回應說:
“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