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落幕,星斗漫天。
宰予為了說服野人們,差點沒來得及趕在城門關閉前返回曲阜。
他給野人們開出的條件是,他的田地交給野人們自由耕種,由宰予負責種子和農具。
而最終的收成無論多少,宰予只取一成,野人們可以拿走八成,而剩下的一成,則需要按照魯國的稅法上交給國家。
其實宰予一開始是一成都不打算拿的,但他擔心待遇太過優厚會讓自己看起來像騙子。
但即便宰予已經加碼,卻依然沒有多少野人愿意相信世上竟然有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最終,只有九戶人家愿意接受宰予的幫助,成為掛靠在宰予名下的隸民。
不過雖然名義上,宰予是他們的主人,但他并不打算奴役他們,甚至他還盤算著等以后造紙工場開業后,為九戶人家里的女人們也一份造紙的工作。
不過這些話,宰予并未對他們吐露。
因為夫子說過:君子,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意思是,君子應該先行動起來,實踐自己想要說的話,做到之后再把它說出來。
現在工場尚未建成,宰予不想胡吹大氣,萬一中間出了什么變故,那他不等于就撒謊了嗎?
雖然宰予這一次只招募到九戶人家,但他也并未氣餒。
因為九戶對于他手上擁有的田地來說,不多不少剛剛好。
他現在擁有一井之田。
按照周禮規定,所有農田實行井田制管理。
現在井田制雖然在各個諸侯國已經名存實亡了,但周禮中對于田地大小的丈量與說明方法卻流傳了下來。
周禮規定,每名農夫應該得到一百畝田地進行耕種,所以一百畝就被稱之為一夫。
而除了夫之外,還有許多田地的丈量單位。
所謂九夫為一井,四井為一邑,四邑為一丘,四丘為一甸,四甸為一縣,四縣為一都。
所以一井之田,就是九百畝土地。
如果換算成現代計量方法,實際上只有三百畝左右。
而《管子》中說:終歲耕百畝,百畝之收不過二十鐘。
一鐘大約相當于80公斤,也就是說春秋時期,一百畝田辛勤耕作一年,頂多出產1600公斤糧食。
這些糧食,大概也就正好能夠養活一戶人家。
所以一井之田招募九戶人家來耕種,這是最合適不過的。
宰予一路上開心的哼著小調朝著子貢家的方向走去。
前幾天他做夢,在圖書館里讀《孟子》。
書里有句話,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當時宰予還不能理解,但今天他終于懂了其中的含義。
一個人得到田地的快樂,哪里比得上大家一起得到田地的快樂呢?
雖然我失去了一部分田地的利益,但比起從前一畝田都沒有時,依然算是有了獲得,所以我非常快樂。
而那九戶人家因為我的關系,也得到了田地的利益,他們快樂,我就更快樂了。
宰予忍不住心中默默給孟子點贊,準備今晚回去之后把《孟子》再好好讀兩遍,高低也得給自己弄幾個類似的典故出來。
宰予一掃昨日的陰霾,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就連走路的步伐也輕快了不少。
他走到子貢家門前,卻突然看見子貢正坐在門檻上長吁短嘆,似乎正在發愁。
而顏回則陪在一旁,好聲好氣的安慰著他。
“子貢,你也別想太多。別人都擠破了頭想要參加,還找不到這個機會呢。你怎么得到了機會,反而開始發愁了?”
子貢長嘆一聲道:“這不一樣,這怎么能一樣呢?別人上去是榮耀,可要是我上去了,那就是去丟人現眼了。九十步遠的靶子,你就是讓我射一天我也射不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