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鄢乃是大虞皇族,說出來的話可信度本就高,加上帝后同時被太監宮女所殺此事未免太過可笑。
所以天下人都相信了衣帶血詔,大虞皇帝沒了,但留下最后一道命令,誅賊詔。
消息傳到荊南,處處都能見到披麻戴孝的士子以及普通百姓,畢竟大虞三百年天下,正統深入人心。
而這時,李隆最后的阻礙也沒了,民間不是說大虞正統不愿意出現個自立的楚國嗎?
現在卻無人會再阻止李隆稱候,荊南百姓需要一個國家,需要一個官府。
尋常人不知道,應鴻羽鬧出來的這攤子事對李隆有什么影響,但陳堯卻有些感嘆這小子運氣真好。
也許是趕走黃虎,割據荊南給他帶來的氣運加持,讓他稱候時正應天命和民心。
更多許多略懂氣運之理,明晰天下大勢的有才之士,猜測李隆是不是這個時代的真主。
不然怎么剛好欠缺名義之時,大虞最后的正統顏面被應鴻羽給撕破了,此謂為真主開道。
三十六州散落的很多大虞屬國,始終是秉承大虞之命而立,或多或少有些羈絆牽扯,遠遠沒有李隆的楚國來得干凈。
這些屬國體制依舊臃腫不堪,充斥著前朝貴族元老,想要重獲新生,國主還得花費一番力氣調理內務。
至于沒有接受鎬京朝廷圣旨,大虞未滅之前而自立的那些國家,又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氣運之基不牢固,國運有衰敗風險,一切還得看后續能否打出一片天地。
只有奉行“緩稱王”之策的李隆,于此時立國,合乎天命。
神器無主,大虞失鹿!
興平帝已死,但天下還未有主人,絕大多數國家勢力,依舊沿用舊時年號,李隆也不例外。
興平八年四月初一,整個潭州城張燈結彩,城內的子民或多或少都帶著喜色。
多少年了,他們又要成為國都子民,生活在“天子”腳下。
大虞初年太祖曾封一子于潭州,為第一代楚王,還為楚王在潭州城內修建了豪華的親王宮殿楚王宮。
但沒想到楚王卷入后續的奪嫡之爭,由此被廢,后面楚王這一名號就仿佛犯了大虞皇帝的忌諱,一直未曾封宗子為楚王。
楚王宮多年無主,久未維修打理,顯得十分破敗荒涼。
李隆入主潭州城后,這片曾經恢弘廣袤的宮殿群就在加急搶修,但直到四月初一的吉日到來也未能全部修繕。
所幸湘郡歷代官府征用了幾座宮殿作為辦公,和地方大員的休閑娛樂之所,這幾座宮殿還算精美完善。
因此李隆的稱候之禮總算有地方可以辦,沒失了國君體面,也有繼承楚國基業之意。
這天一大早,李隆就在侍妾的輕聲呼喚下暈暈醒來,睜眼一看床邊乃至屋內站滿了伺候更衣的宮女太監。
“我說,有必要弄這么大陣仗么。”李隆打了哈欠無語道。
旁邊嬌柔美麗的小妾嗔怪道:“君候~,還稱我呢?該改口了!”
這小妾是城內一郡望大族送來的次女,叫伊娣,長得貌美身姿婀娜,甚得李隆歡心。
“對對,應該是孤,來人,服孤起身更衣。”李隆一拍頭,昨天睡晚了,差點忘記今天是大日子。
今天過后,他就是一國之主,該稱孤道寡了。
不怪屋內這么多等著的宮女太監,實在是伺候他今天穿衣,就需要這么多人。
一套合乎規制的大禮服,穿起來十分麻煩,前兩天練習時讓李隆很是頭疼。
還好手下人不知道從來弄來的老太監和嫁到民間的宮女,在他們的悉心教導下,這些新入宮的太監宮女才算有了個樣子。
“唉,輕點輕點,梳個頭發這么用力干嘛?”正想著呢,腦后的一陣絞痛,讓李隆無奈地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