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此界開神道
放眼天下,楚國和秦國可能不是動作最多最激烈的,但絕對是最受矚目的,因為二者的國力擺在那。
楚國拿下蜀地大半,且極有可能吞并全蜀,秦國則是非常樸實無華,兼并象州及梁國,版圖擴張都不小。
從未來的戰略大策來看,也分不出興平九年的這次戰役,楚國和秦國誰占據了更多的優勢。
楚國,初步達成跨有荊益兩州的戰略目標,已經開始從益州獲得補給以充實國庫。
而秦國則是穩固了西北邊境,大軍出動,不僅是拿下象州,更是將沙、甘兩州的野心家全部鏟除。
戎國這個鄰居,見識到秦國的強大武力,主動送出金銀寶物給應鴻羽,雖說還不算臣服,但也算認慫了。
也許是兩個大國的擴張帶給了其它國家刺激,又或許是大家都知道即將到來的靈潮會改變地理格局,總之進入三月后,四地蛟龍沸騰了。
北方的趙、魏、晉三個大國相互制衡,哪一個國家先動,都會給第三個國家可趁之機。
本來要是沒有合適的戰機,他們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其它國家壯大,可青州崛起的齊國卻是打破了這一平衡。
此前陳堯借天機混淆之際,觀察天下,青州的天柱明顯有一大兩小三根,與其它占據一州的國家相比已然失去了先機。
然而趁著天下人的目光都被李隆伐蜀給吸引過去時,齊國國主齊小白,強勢崛起,舉全國之力發動對青州另外兩個小國北海國和城陽國的攻勢。
青州地域不大,但靠近沿海,有漁鹽之利,所以青州三國的國力都不算弱。
就算是最小的城陽國,也有民一百三十萬,帶甲之士十萬有余。
齊國勢大,北海國和城陽國便結成攻守同盟,牢牢地將齊國的野心給鉗制住,以致于各方諸侯都在搶奪地盤時,齊國也是動彈不得。
齊小白這人名字白,但頭腦性格卻不白,他看到楚國和秦國的強勢,深感時不我待。
如果再被區區兩個小國給堵在一個半島之上,又談何進取中原,乃至天下。
在開展戰爭動員時,齊小白公然對自己的大臣和武將這般說道:“此戰要么大獲全勝,一統青州,要么焚毀宗廟,身死國滅,絕無第三條茍且之路可言!”
有親信私底下詢問齊小白為何如此決絕,齊小白只是淡淡地說了句,不甘人下。
打不出青州,最后必定是一個強大無比的國家橫掃齊國,那時齊小白只能淪為亡國之君,階下之囚。
國君的言論傳遍齊軍,軍卒們士氣高漲,都愿意為齊國的崛起奉獻一分力量。
此戰齊小白只帶上了十萬精銳,攜五天干糧,以示破釜沉舟之決心。
五天之內拿不下城陽國,齊軍就會陷入絕境,當然這也是齊國謀士們廟算的結果。
北海國截斷齊軍后路,只需要五天!
齊小白也確實是把戰略決心貫徹到底,每戰他都親臨一線戰場,甚至加入先鋒軍突破城陽國防線。
國君身先士卒,齊軍也是爆發出了十二分的戰斗力,城陽國的防線不堪一擊。
僅僅三天,齊軍就連下七城,殲滅城陽軍四萬,剩余殘兵全部退入城陽國都。
作為國都,城高墻厚不用說,關鍵是底蘊厚,如果慢攻,齊軍可能要打個半年。
所以齊小白一上來就發起總攻,甚至在夜晚,也未曾停歇。
戰場的流火,照亮方圓十里,此夜無人安眠。
齊軍士卒不懼生死的連續猛攻,令城陽國都搖搖欲墜,看起來隨時都有可能被拿下。
其實這個時候,只要城陽守軍咬咬牙再撐幾天完全不是問題,可第二天就有守將打開城門獻降了。
這也是齊小白的謀劃之一,開門守將正是他派人提前收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