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
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呵氣成云,既能變水,又能變火。
真龍的一切特點,黃龍差不多都具備了,無數百姓和臣子也都認為是真龍出世,齊齊朝著李隆跪下朝拜。
只有少數在外一直觀摩的修士,可以通過靈眼之術看到黃龍腹下的異樣,這條龍在藏龍爪,還是四爪。
無論四爪蛟龍多么像真龍,只要不到五爪,總歸還是蛟龍。
可異人知道,不代表天下萬民能夠辨認,方圓百里都能看到的場景,假的也是真的。
什么異象最能證明帝王的天命,無非是真龍出世,得天子冊封。
天子冊封,因為元衍界神庭崩滅太久了,已經慢慢消失在人道洪流的記憶中,所以這一點并沒有什么公認性。
要想把天子冊封,再度變為帝王登基的正統法理,還需要大楚統一天下,經歷幾代皇帝的更迭。
這眾目睽睽下的紫氣東來、真龍出世,比什么天象都好使,前朝大虞開國登基時,最大異象也不過是烏云退散,天氣放晴。
李隆將楚國玉璽上的紅布掀開,然后高高舉起,天空中的神域門戶最后射出一道神光,神光中是一尊和楚國玉璽一模一樣的玉璽虛影。
隨著神授之璽和李隆捧著的楚國玉璽重合,黃龍再度飛回,先是掠過國運天柱,再投入玉璽之中。
神域門戶緩緩閉合,里面眾人所向往的景色消失得無影無蹤,天空雖然依然還有霞光,但已屬正常。
這時便代表祭天結束,有禁衛在圜丘祭壇前放下一把金椅,面向南,并在金椅前擺下冕服桉。
內閣首輔管宗,率領文武百官啟奏道:“祭天之禮已畢,請即皇帝位。”
百官簇擁著李隆,扶他坐到金椅上,然后退下按照官階高低排好次序。
禮部執事官捧著冕服桉和寶桉上前,首輔等閣臣取了袞服披在李隆身上,又為他戴上冠冕。
在穿戴完畢后,閣臣位居前列領銜百官,鞠躬,奏樂。
百官先下拜三次,起身,禮樂停下來。緊接著,百官又下拜三次,再起身。
禮樂隨著百官下拜而響起,隨著他們起身而停止。
接下來的禮節繁瑣至極,李隆都替他的臣子們心疼。
禮儀官一連串喊道:“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頭、山呼萬歲、再三呼、跪右膝、出笏”。
百官要按照這個步驟一絲不茍地行完禮,主要的禮節才算完成。
離開南郊不代表登基典禮結束,此時楚國宗廟已經叫太廟,李隆還要去太廟告祭先祖。
地府的祖父李昶被追封為皇帝,活著的父親李呈被奉為太上皇,以后一樣享有尊榮和國運滋養。
李隆不準備認一個歷史中的李家祖宗,覺得沒什么意義,他認為自己將成為后世的祖龍。
各種典禮弄完,李隆和百官總算回到了太和殿,其實從太和殿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李隆早有稱帝之意。
百官上表道賀,李隆穿著十二章紋袞冕在恢弘的禮樂聲中登上御座,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十二章紋在太和殿中熠熠生輝。
原本的王座,已經換上了金龍椅,扶手上的龍頭冰冷,但李隆的心卻是火熱。
從此以后,他就是天子,是皇帝,萬民敬仰的九五至尊。
羽林大將卷簾,尚寶卿將玉璽放在桉上。
啪!一聲清脆之聲響起,這是儀鸞司使甩響鞭子,隨后禮儀引領將百官引入拜位中,面向北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