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不能解決問題,但能讓人獲得快樂。
楚國五萬大軍浩浩蕩蕩從徐州出發,楚懷王站在城墻上,向大軍致意,站在城下的宋義、項羽、范增三人,宋義和項羽都是一身鎧甲,行軍禮向楚懷王致敬,便裝的范增向楚懷王三鞠躬。
站在城墻上的楚懷王內心是緊張的,這次救援是舉全國之力,徐州城基本算是一座空城,一旦被圍困,分分鐘就是關門打狗,全員歇菜。
站在城下的人是緊張而興奮的,北上救趙是光榮的,但是從力量對比看,楚軍不能說沒有勝算,只是獲勝的概率很低,低到不得不派出一個倒霉蛋去吸引火力的地步,但是,這就是戰爭,殘酷無情,因為戰爭的目的只有勝利,不管為了什么樣的目的,或正義、或邪惡,都是為了勝利,僅此而已。
看著遠去的楚軍,懷王有些忐忑,當年他的祖先目送項燕出征,結果是全軍覆沒;之前他目送項梁出征,結果又是全軍覆沒;這次他汲取教訓,換一個姓宋的率軍出征,項羽當二把手,應該能贏吧?
那一刻他不知道,但在他死前那一刻,或許他寧愿這一仗不要贏吧……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項羽24歲,韓信25歲,就這樣,他們都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在沒有高鐵、汽車等現代交通工具的年代,行軍的速度基本上和春游的速度差不多,五萬大軍浩浩蕩蕩,需要帶多少兵器,多少糧食,還有大量輜重,根本走不了多快,況且天氣又冷,還得安營扎寨休息,每天行進五十里算是上限。
宋義心態很好,打仗嘛,不能太急,要四平八穩,穩妥應對,項羽畢竟年輕氣盛,這種龜速行為讓他很是著急,但他是副將,一把手還在呢,他說的話不好使,部隊繼續勻速前進。
就這樣,大軍從徐州出發,途徑豐縣、單縣、菏澤、濮陽、內黃,最終到達了安陽,四百多公里的路,整整走了半個月,雖然不是急行軍,但是宋義哪兒受過這份罪啊!到了安陽以后,宋義下令大軍原地休整,項羽原本以為也就臨時駐扎歇個腳,結果卻讓他驚呆了,宋義一時半會兒不打算走了。
在楚懷王決定救援楚國后,已經將這個消息傳達給趙國的使者,趙國使者終于不用在楚懷王宮門外哭喪了,飛一般趕回巨鹿報信。結果趙國眼巴巴等了半個月,連個毛都沒等著,外面依然是秦國軍隊時不時喊兩嗓子,形勢不僅沒有變好,反而更壞了。
在安陽待了三天以后,項羽越來越急躁了,原本是為了出來打仗,好家伙,現在這是出來旅游啦?那會兒安陽還沒考古挖掘呢,待在安陽有啥意思?項羽找了好幾次宋義,都被宋義以各種理由拒絕,別問,問就是一句話“項將軍稍安勿躁,上將軍自有安排,請遵將令”,給項羽氣得恨不得直接闖進去,讓宋義這個糟老頭子知道知道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擱安陽這擱著就擱著唄,宋義雖然不搞軍事部署,但人家還是很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