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這是常態。
攻打劉邦的計劃作廢,擺鴻門宴做掉劉邦的計劃報銷,讓范增有些心力交瘁,其實,以他的年齡,沒有什么能讓他值得動心,這就是他為什么把一對價值不菲的玉斗直接砍碎的原因,因為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這些身外之物,除了帶進墳墓以外,對他沒有任何價值。
范增其實和劉邦沒仇,雖然劉邦品行一般,不敢說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吧,至少也經常干點兒不著調的事兒,敲寡婦門也就算了,還整出來個兒子劉肥,但是有理由相信,劉邦絕對沒有損害到范增的個人利益,之所以一心想搞死劉邦,只是因為范增有一個夢想。
作為一個隨時有可能掛掉的人,范增深知自己年紀大了,但他的夢想就是好好輔佐項羽,讓項羽成為一代王者,甚至超越秦始皇的那種圣主,項羽還年輕,他未來的路還很長,只是年輕氣盛,看人不準,容易走上彎路。范增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做項羽的領路人,帶他走上正道,一步步看著他坐上王座,這樣也算是畢生才學得以施展,足以青史留名了。
如果說范增是產品經理的話,那么他一定沒有調研過用戶項羽的需求,什么?取代秦始皇當皇帝,那個不好,甲方爸爸項羽不需要。項羽對秦國的痛恨,決定了他厭惡秦國的一切,厭惡統一帶來的影響,厭惡那種整齊劃一的制度,他最想要的是恢復諸侯國林立的時代,他作為諸侯霸主,號令天下,誰不服就打誰,誰不聽話就揍誰,沒事兒還能過過帶兵打仗的癮,那多舒服,誰想當那個無聊的皇帝。
也就是這時候,范增和項羽的分歧開始出現了,之前都是軍務,只要打得贏,怎么打都行,現在是政治方向,各有各的側重點,各有各的想法,只能等待著歷史的檢驗。
韓信也很絕望,自從投靠了項羽以后,可以說是屢敗屢戰了,屢屢給項羽提建議,但是屢屢被項羽不屑一顧,可以說是完全當成是屁給放了,建議項羽巨鹿之戰后直接西進攻破咸陽,項羽不聽,結果被劉邦摘了果子;建議項羽把秦軍降兵和楚軍混編,避免發生意外,項羽不聽,結果矛盾激化,二十多萬秦軍士兵統統被坑殺,對此,韓信已經無奈了。
尤其是在鴻門宴之上,韓信可以說是親眼目睹了劉邦和項羽的交鋒,心拔涼拔涼的,項羽是太過于迷信武力,對于范增的合理化建議完全不理不睬,連“干爹”的話都聽不進去,自己以后肯定出不了頭了;至于劉邦也算了,在宴會上畏畏縮縮的,完全沒有之前一面之交時候的英雄豪氣,簡直是要多拉垮有多拉垮,吹捧項羽的話聽得讓人都快產生生理不適了,那么大歲數了,還真能拉的下臉。
鴻門宴讓項羽登上了聲望的頂峰,唯一能威脅他的劉邦也低頭了,但是范增和韓信卻都很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