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期限的堅守是最讓人痛苦的等待。
自從漢元年八月(公元前206年8月),章邯被圍困廢丘(今陜西省咸陽市興平市)以來,他無時無刻不想著突圍,但是由于兵力不足,且城中百姓怨恨,始終只能龜縮著等待救援。
離得最近的董翳、司馬欣,不僅僅無法救援,而且已經投降劉邦,不可能派來一兵一卒;寄予厚望的項羽,此時此刻正陷入齊國的戰爭泥潭,根本無力西顧。
此時此刻,章邯駐守的廢丘,事實上已經是一座的孤城。
但是章邯沒有放棄,盡最大可能去增強城防,收集糧草,整編士兵,就這樣,整整堅守了九個月!
直到漢二年五月(公元前205年5月),圍城的劉邦也快到了極限,畢竟這座城市就像是喉嚨里的骨頭,不致命,但是很膈應,讓三秦之地始終不能完整地控制在劉邦手里。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韓信會想起之前在水邊玩耍時候的經歷,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水攻!
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孫子兵法·行軍篇》。
廢丘原本就是沿著渭河建設,便于取水,韓信建議劉邦引渭河水沖擊廢丘,到時候必然可以迫使章邯投降。
劉邦有些疑惑,既然有這種辦法,為啥之前不早點用呢,折騰了這么久現在才想起來?
韓信回答道:“大王有所不知,之前秋冬季節,渭河水量不足,而且天氣寒冷容易結冰,無法破壞城墻;近期,我發現雨水量大,而且河水日漸充沛,如果引渭河水沖擊廢丘,假以時日,廢丘的夯土城墻必然會被泡爛,到時候章邯必然會不戰自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