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看似簡單,實則細思極恐。
劉邦采納了韓信的建議,暗度陳倉,水淹廢丘(今陜西省咸陽市興平市),一舉平定三秦之地,過程相當精彩,也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成為了知名典故,但是圍繞劉邦漢中突圍的奇跡,依然有一些存在爭議的問題。
一是韓信到底起了什么樣的作用?
在平定三秦之地以后,韓信沒有獲得足夠的封賞,反而是樊噲和曹參相當露臉,據此有人懷疑韓信其實并沒有什么作用。但是,根據司馬遷記載,明確寫了劉邦采納了韓信的建議,而后采取了漢中突圍的行動,因此,韓信可以說是整個戰役的策劃者,但并沒有實際參與戰斗,更多地是帶著大將軍頭銜的高級參謀,正是通過一系列的謀劃向劉邦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這波韓信不虧。
二是明修棧道是否是真實歷史?
對于明修棧道而言,其實存在一定的爭議,因為在史書里確實沒有明修棧道的記載,但是劉邦燒棧道倒是確有其事,據此,部分人懷疑明修棧道可能是杜撰的。但是,從韓信后期戰役來看,戰前肯定會有煙霧彈,因此搞搞重修棧道的假動作可能性極大,從章邯的應對部署來看,他應該是受到了假消息的干擾,因此明修棧道這種低成本、高收益的假動作很有可能是真實存在的。
三是劉邦為什么選擇北上,而不是順流而下向東直接去硬剛項羽?
按照項羽的分封安排,劉邦封為漢王,管轄漢中、巴、蜀三地,北邊是章邯、司馬欣、董翳,東邊是臨江王共敖和衡山王吳芮,按理說順著長江東出更方便,但是,共敖和吳芮也不是好惹的,劉邦如果從他們地盤路過去找項羽的麻煩,他們很有可能會出于避嫌的目的,背刺劉邦,因此東出的道路并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