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兩極化思維,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劉邦原以為陳馀會立馬答應(yīng),從此和他一搞項羽,大家本著有冤報冤、有仇報仇的理念,和諧地搞定這件事該有多好!
結(jié)果,意外來了——陳馀沒有拒絕,但是提了一個條件,眾人都知道張耳逃到了劉邦身邊,想讓他一起聯(lián)手搞項羽沒問題,只要把仇人張耳殺了,隨時聽劉邦命令一起搞項羽!
這下就尷尬了。
張耳也覺得有點兒別扭,好你個濃眉大眼的陳馀,當(dāng)年至少也是號稱“刎頸之交”的親密戰(zhàn)友,現(xiàn)在居然這么絕情,搶了我的地盤也就算了,還要趕盡殺絕,簡直是沒有一點人情味。此時此刻,張耳有些后悔,當(dāng)初不應(yīng)該聽算命的忽悠,萬一劉邦為了拉攏陳馀豈不是小命都沒了么,哎……悔不該當(dāng)初啊!
劉邦也有些為難,要是能拉攏陳馀,打敗項羽就更有把握了,心里也更有底氣;但是吧,張耳畢竟是自己的大哥,真要是把投靠的大哥搞死,那傳出去的話豈不是江湖名聲都爛了,以后就不好混了。
思來想去,劉邦一時半會兒也沒什么好主意,倒是張耳覺得有些焦慮,感覺自己的項上人頭都有些不牢靠了。
心情煩悶的劉邦只能找張良訴苦,張良自然知道劉邦的心思,依然明知故問說道:“漢王為什么事情發(fā)愁呢?”
劉邦嘆了口氣,頗為不爽地說道:“還不是因為那個陳馀,讓他跟我一起討伐項羽,結(jié)果這個小心眼的家伙,非得給我出難題,讓我殺了張耳才肯出兵,這下可不好辦了”。
張良自然知道劉邦的糾結(jié)之處,笑著說道:“漢王不用擔(dān)心,依我看,這事兒好辦地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