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最正確的選擇,往往錯的一塌糊涂!
曹參打敗西魏軍以后第一時間向韓信報告,對韓信用兵如神由衷贊許,佩服的五體投地。
而全軍出擊的西魏軍遭遇到漢軍的頑強阻擊,想搞偷襲的騎兵也遭到算計,漢軍的異常表現讓魏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這到底是一伙什么人?怎么會打得這么頑強呢?
此時此刻,擺在魏豹面前有很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一是大軍先行撤退,繞路去安邑(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你漢軍不是能打嗎,我還偏不和你打,繞遠路去端你的據點,活活耗死你;二是從蒲坂(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調動柏直和馮敬的軍隊,哪怕是調動其中一支過來也可以,憑借兵力上的優勢,化解漢軍凌厲的攻勢;三是索性直接放棄進攻,撤退回都城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回到自己的大本營,堅持主場作戰的優勢,調集精兵強將慢慢合圍這股漢軍。
以上辦法都具有很強的實操性和針對性,精準地抓住了漢軍孤軍深入沒有后援的弱點,如果魏豹采取以上方法,韓信怕是要在西魏國的地盤上吃不少苦頭!
但是,魏豹選擇了另外一條堪稱無厘頭的道路——魏豹選擇去找隊友,拉隊友一起和漢軍作戰!
在雙線進攻受挫之后,魏豹覺得這股漢軍來頭不小,自己一個人怕是吃不下,之前項羽派項佗過來給自己助威,結果這貨前幾天一看形勢不對,扭頭就跑,連一兵一卒都沒損失,自己反而和漢軍拼的你死我活,這有點兒太不地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