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需要一點運氣的。
在整個滅魏之戰中,有一個人可以說是運氣爆棚,那就是——張說。
張說在魏豹手下得不到重用,混了很多年都沒有什么起色,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積極地為自己尋找機會,估計沒少海投簡歷,但大多數時候都是石沉大海。
但是,堅持就能遇到奇跡,準備跳槽的張說正好遇到了事業受挫的劉邦,劉邦正是落魄的時候,只要是手下人不逃跑就得燒高香,像這種來投奔的就得虔誠地供著,從此劉邦在魏豹手下多了一個暗樁,張說也為自己預定了光明的前程,真正的雙贏!
張說在東張(今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東張鎮)之戰時候的倒戈,直接加速了滅魏之戰的進程,這也是他人生最高光的時刻。
后來張說也一直在劉邦手下打工,但是再也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功績,在劉邦稱帝后,感念他關鍵時刻的選擇,封他為安丘侯,食邑三千戶,排在功臣榜第六十七位,爵位傳了整整五代,末代安丘侯張指因為偷獵皇家園林的鹿,被漢武帝廢為庶人,安丘侯國方才滅亡。
在整個滅魏之戰中,有一個人可以說是相當憋屈,那就是——王襄。
作為名將之后,王襄在投降后,對于諸侯之間的爭斗沒什么太大的興趣,之所以愿意接受駐守安邑(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的任務,也是為了讓家里人能有個相對安穩的環境,在遇到漢軍偷襲后,立馬就順坡下驢投降了。
但是,在韓信看來,秦國的這些降將,大部分都是摸魚達人,怎么對自己更有利就怎么辦,章邯憑借自己主帥身份,最終卻將十多萬秦國降兵送上絕路;之后章邯、董翳、司馬欣又投降項羽,玩命跟劉邦干架;被劉邦擺平之后,章邯自覺無望選擇自盡,董翳和司馬欣又投降劉邦了;劉邦被項羽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打趴下以后,這兩位兄弟又迅速投降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