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采納別人正確的意見,也是一門技術。
聽完李左車的話,韓信微笑以示回應,并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李左車接著說道:“如今您的名聲已經傳遍四海了,您的聲威也已經震動整個天下了,田里干活的農民,都因感到兵禍即將臨門,而紛紛放下農具不再耕作,反而穿好衣服、吃好的食物,等待您出兵的消息了,畢竟都怕還沒來得及享受就死于戰亂。從這些情況來看,眾人對您畏懼害怕,這是大將軍的優勢。但是,如今百姓勞苦困頓,士卒疲憊不堪,很難繼續作戰。如果將軍打算派遣這些勞累過度的士兵,攻打燕國那些堅固的城池,恐怕很長時間也難以攻克。而一旦軍隊實情暴露,軍隊的威勢就會減弱,長此以往,軍糧消耗殆盡,而弱小的燕國始終不肯投降屈服,齊國一定會拒守邊境,想辦法自強起來。如果燕、齊兩國始終堅持不肯服從,與您以死相爭,那么,漢、楚雙方的勝負就很難斷定了。”
韓信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李左車感覺韓信確實是在認真揣摩,于是繼續說道:“果真像這樣的話,這就是大將軍戰略上短視了。我的見識淺薄,為人愚鈍,但是還是認為您的策略是錯的。因此,善于行軍作戰的人,不會用自己的短處去攻擊敵人的長處,而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攻打敵人的短處。”
韓信急切地問道:“那依李將軍之見,我又該怎么做才更合適呢?”
李左車回答說:“依現在的形勢來看,如果為長久做打算,不如按兵不動,讓士兵休養生息,并且穩定趙國的社會秩序,安撫趙國陣亡將士的遺孤。這樣一來,方圓百里之內的百姓,一定會感激不盡,每天送來酒肉,犒勞將士。將軍可以向北進軍,將軍隊駐守在前往燕國的要道上,然后派出說客,拿著書信前去燕國,在燕國國君面前,展現己方的優勢與實力,燕國一定不敢不歸附。等到燕國歸附之后,再派說客往東,游說齊國,齊國必定會聞風投降。到時候,就算是有再聰明睿智的人,也沒有辦法替齊國謀劃了。這樣的話,天下大勢基本上就定下來了,行軍打仗原本就有先以聲勢奪人,然后再采取實際行動的策略,這正是我認為目前最貼合實際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