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不能思慮過深,否則細思極恐。
聽完蒯通的話,韓信陷入了沉思,在大殿內(nèi)踱步數(shù)周之后,韓信說道:“漢王給我的待遇很優(yōu)厚,他的車子給我坐,他的衣裳給我穿,他的食物給我吃。我聽說,坐人家車子的人,要分擔(dān)人家的禍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著人家的憂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為人家的事業(yè)效死,我怎么能夠圖謀私利而背信棄義呢!”
蒯通搖了搖頭,焦急地說:“大王,此言差矣!您自認為和漢王關(guān)系不錯,想建立流傳萬世的功業(yè),我認為您這種想法是錯的。當(dāng)初張耳、陳馀還是平民百姓時,那是號稱頭可斷、不可叛的交情,后來因為張黡、陳澤的事發(fā)生爭執(zhí),使得二人彼此仇恨。張耳背叛項王,捧著項嬰的人頭逃跑,歸降漢王。漢王借給他軍隊向東進擊,在泜水以南殺死了陳馀,搞得陳馀身首異處,現(xiàn)在還在被天下人恥笑。這兩個人的交情,可以說是天下最要好的,然而到頭來,都想把對方置于死地,這是為什么呢?禍患產(chǎn)生于貪得無厭、卻又難以捉摸的人心啊!如今您打算用忠誠、信義與漢王相處,一定沒有張耳、陳余的友情牢固,而你們之間的關(guān)系又比張黡、陳澤的事件更加復(fù)雜,所以我認為您斷定漢王不會害您,那就大錯特錯了。大夫文種、范蠡使瀕臨滅亡的越國保存下來,輔佐勾踐稱霸諸侯,功成名就之后,文種被迫自殺,范蠡被迫逃亡,因為野獸已經(jīng)打完了,獵犬沒有用處了,就會被烹殺。以交情友誼而論,您和漢王就比不上張耳與陳馀了,以忠誠信義而論也就趕不上大夫文種、范蠡與越王勾踐。從這兩個事例看,就足夠您斷定是非了,希望您深思熟慮,況且我聽說,使君主感到威脅的人,會有危險;而功勛卓著、冠蓋天下的人,注定得不到賞賜!”
見韓信不吭聲,蒯通繼續(xù)說道:“那就讓我說一說大王的功績吧,您橫渡西河,俘虜西魏王,生擒夏說;帶領(lǐng)軍隊奪取井陘(今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殺死陳馀,攻占了趙國;以聲威鎮(zhèn)服燕國;平定安撫齊國;摧毀楚軍二十萬,殺死楚將龍且,這可以說是功勞天下無二、計謀出眾、世上少有!如今您有威脅君主的威勢,有不能封賞的功績,歸附楚國,楚人不信任;歸附漢國,漢人會感到害怕,試問,您帶著這樣大的功績和聲威,哪里是您可去的地方呢?身處臣子地位,卻有著使君主感到威脅的實力,名望高于天下所有的人,難道您不覺得自己身處險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