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的選,沒有人愿意過苦日子。
再講完說服項羽的過程后,侯成也緩緩說出了自己勸服項羽的關鍵,那就是最后劃天下而治,雙方就此罷戰休兵,不再陷入無休止的對峙之中,讓兩方都能從中解脫出來,項羽同意將劉太公放回來就代表他有足夠的誠意,現在只要劉邦同意就行。
一時之間,原本氣氛熱烈的大殿陷入了沉寂,眾人都各懷心事,有的感到放松,終于可以不在再打仗了,能過幾天安生日子了;有的感到糾結,不打仗從哪里取得軍功呢;有的感到憤怒,覺得侯成為了實現救回人質的目標有些不擇手段,居然亂說話,萬一項羽發怒過來玩命怎么辦?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立場,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和現實利益。
而此時,劉邦的態度就是最后的決定。
雖然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劉邦的當時的態度,但是從劉邦的實際情況來看,他此時年紀已經五十多歲,再加上長期軍旅生活的磨礪以及嚴重的箭傷,此時已經身心俱疲了,現在項羽已經主動做出了讓步,還把自己老爹送了回來,足見其誠意,既然如此,大家各過各的也不是不能接受,這種看不到頭的戰爭也該結束了!
劉邦沉思許久,緩緩起身對眾人說道:“諸位都聽見了,剛剛侯先生所說的話確實是一片赤誠之心,之前也試圖和項羽和解,但項羽這個人兇狠狡詐,恃強凌弱,很難讓人信得過,現在既然太公已經安然無恙地回來,看來這次他應該是有誠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