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利益的態度,決定成事的廣度。
由于戰敗,劉邦心神不寧,思來想去他還是決定去找軍師張良去聊聊。
見到張良后,張良正準備向劉邦行禮,劉邦擺手示意作罷,開門見山地問道:“唉!子房啊!你說我們辛辛苦苦謀劃這么久,結果卻走到了如今這步田地,我讓齊王和彭越過來回合也不來,你說說這下該怎么辦啊?你有什么辦法嗎?”
張良聽完后,思考了片刻,略帶猶豫地問道:“大王,您要聽實話嗎?”
“子房,你但說無妨,只要能打敗項羽,我覺得都可以接受!”
“大王,雖然現在我們打了敗仗,但是從整體形勢來看,楚軍大敗已經近在眼前,對于各路諸侯來說,他們其實也沒別的想法,只是關心自己各自的利益而已,對于戰勝項羽后地盤怎么劃分沒有得到大王明確的承諾,他們肯定不愿意冒險來參與這場戰爭。大王如果能和各路諸侯約定共有天下,為他們分疆裂土,他們肯定會第一時間響應!”
劉邦聽完后陷入了沉默,張良一看這架勢,只能繼續為劉邦分析道:“大王,封韓信為齊王,是他自己挾戰功請求,而不是處于您的本意,上次我去見他的時候,能看出他還是心有疑慮的;彭越當初四處作戰,憑借自己的實力和項羽作戰,基本上恢復了原來魏國的地盤,但是大王因為西魏王魏豹的緣故,僅僅給他封了個魏國相國的職位,而如今魏豹已死,按理說應當由彭越接替成為魏王,大王卻遲遲沒有給他個說法,而這就是他們二人不肯領軍前來作戰的緣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