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定而后動才是明智之舉。
劉邦對自己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還是心里有數的,既然自己搞不定,那就找其他人來指揮,為此,劉邦采用了中國人最為傳統的招數——開會!
既然是開會,那就必須得是一次大會,參與圍攻項羽的諸侯和主要將領都得參加。
劉邦方面,有張良、陳平、樊噲、夏侯嬰、周勃、柴武、灌嬰、靳歙等人;
韓信方面,有孔藂、陳賀、傅寬、丁復、丁禮等人;
英布方面,有劉賈、周殷等人;
彭越方面,情況不詳。
在接到劉邦的通知后,各路人馬齊聚劉邦的大帳開會,與過去不同的是,一些曾經劉邦麾下的將領,如今已經換了個身份坐上了臺面。
劉邦坐在帳內正中央,在他的左手邊單獨為韓信設座,右手邊則分別是英布、彭越的座位,張良和陳平分別站在劉邦兩側,其他將領不設座位,只能在帳內站著聽會。
參會的眾人陸陸續續到達,劉邦坐在座上,環顧四周,這些人既有和自己出生入死的朋友,又有曾經和自己平起平坐的諸侯,還有曾經為自己開疆拓土的手下,混亂的局勢為他們這些人了活動的舞臺,也塑造了現在的局面。
看著坐在自己身邊的韓信,劉邦心中不由得感慨蕭何和張良的眼光,誰能想到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年輕,居然真的是不世出的兵家大師,當年自己讓他去開辟北方戰場,無非是想給自己減輕正面的壓力,萬萬沒想到他居然真的能夠憑借極少的兵力,創造出如此大的戰績,簡直是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