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時候真的不講邏輯。
在講劉邦在定陶(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搞出來的大新聞之前,先講點兒小插曲。
《史記·項羽本紀》是《史記》當中的名篇,司馬遷帶著無比敬仰的心情,帶著對英雄末路的惋惜,塑造了一個年少英勇、能征善戰的霸王形象,有些人說司馬遷可能是有些言過其實,那么多的歷史細節,作為后人司馬遷怎么可能知道的那么詳細,一看就是杜撰的。
而在我看來,司馬遷可能有腦補的部分,但《項羽本紀》中內容的真實性還是有保障的,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得感謝大管家蕭何,當年劉邦率先進入關中的時候,蕭何保留了大量的秦朝宮廷典籍,為司馬遷寫史書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二是得感謝司馬遷的家庭傳承,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原本就是太史令,司馬遷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史料,青年時還曾游歷各地搜集舊聞,了解到大量散佚在民間的歷史;
三是得感謝命運的糾纏,司馬遷出生時,距離楚漢之爭的年代大約過去六十多年,部分親歷過那場大戰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后人依然健在,而巧合的是司馬遷的女兒嫁給了一個牛人,也就是曾擔任西漢的丞相、御史大夫、大司農等高級官職的楊敞;楊敞本來已經很牛了,但是他還有一個更牛的祖先——楊喜!
是的,楊喜就是當年追擊項羽,結果被嚇得扭頭就跑,后來項羽自殺后還搶到一部分軀體,受封為赤泉侯,楊敞就是楊喜的曾孫。追殺項羽這樣的光榮事跡,楊喜很有可能頻繁地講給后代兒孫,而他們又把這個故事一代代傳下去,直到有一天,月老將兩個年輕人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司馬遷從女婿那里聽到了這個充滿細節的故事,最后又用精彩的文筆將它寫進了《項羽本紀》,讓兩千多年后的我們能夠重溫西楚霸王的英雄事跡,不得不說,有些事真的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