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風頭也出過了,看你能接我幾招
哦,四脈巔峰那就讓你看看我的實力,體力真氣迅速在暢通的五脈內流轉,向前跨出一大步,口中喊出:“看招!”平平無奇的一劍自上而下,斜劈下去,劍身劃破空氣,絲絲作響,轉眼就揮至李若谷頭上。
“好!”樞密使撫須微笑,秦王輕輕鼓掌,兩人幾乎同時贊了一句。用劍使出華山派的涇渭刀法,刀意充盈,一上手就想用內力上的優勢碾壓對手,如果李若谷應對不當,很可能會陷入無法逆轉的劣勢,這是戰術得當。對僅為五脈中境的常凱能劈出劍氣,兩人也是不吝贊美,一般只有通了六脈,才能御氣隔空傷人,真正發揮拳罡、劍氣的作用,但五脈能斬出劍氣,雖然威力有限,但也已經殊為不易!
李若谷在提升氣機之時,同樣也感受到了對方五脈的實力,面對這一招反手劈來的斬羅漢,選擇了天山派刀法應對,一式舉火燎天,亦是反手迎上。
常凱心中暗笑,來得好,省得糾纏不休,對方招式已起,并無刀罡破空,我這一劍可斷其刃、滅其志!
“叮!”刀劍互斫,兩道銀光向東西兩側飛掠,竟是互想削斷了對方的劍尖、刀尖,一招下來,四脈巔峰的李若谷內力精純,實力絲毫不亞于五脈的常凱,不過兩人心中俱是一驚,常凱驚的是對方實力居然如此強勁,而李若谷則擔心快如閃電的刃尖擊傷觀戰之人。
兩道銀光并未飛出多遠就消失不見,只見東側參賽席的武察院教授騰空掠起,揮袖裹住兩寸長的刀刃,“絲……”,一聲裂帛聲響起后,刀刃垂直掉在席前空地上;
而西側武道院教授袁厥則向前跨出一步,趁三寸長的劍尖尚未飛高,便伸手用三指牢牢鉗住,并不影響身后之人觀戰,應對手法高下立判!
之所以讓帶隊教授坐在戰臺邊上,本就存有保護參賽都及觀眾之意。劍身原本比刀身稍長,一招之后,兩把殘兵的長度已經相差無幾,不過兩人均未放棄手中兵器,只因武試規定,中途不可更換兵器。
常凱不敢再托大,用更加熟練的云門天罡劍法對敵,而李若谷則還是用天山派追風刀法迎戰。
作為天樞院的佼佼者,常凱自然對六大門派的武學都有所涉獵,只是靈氣頗高的天山派武學需要獨特的天山內功心法支持,而其他五大派的功夫大多數都可以兼容,所以中原門派及四校很少有人會學習高深一點的天山派功夫,而且常凱雖然見過這些招式,但從未與真正掌握天山派功夫的高手有過正式交鋒,幾招之后心中更是沒底,出招漸漸穩健起來,先求個不敗,待覓得破綻再說。
李若谷本就是沉穩的性子,也是打得不急不躁,除了起手一式讓不得不硬拼之外,后面你來我往,互有攻守,雙方漸漸陷入僵持。
本想仗著內力優勢耗死對手的常凱漸漸感到不妙,對方的脈像仍是異常穩定,四脈的基礎扎實得有點可怕,比拼內力反而是對方更占優勢。而招式上也漸漸落了下風,自己的云門劍法全都落在對方眼里,反復變招使用全真、金陵等派的劍法也只是拖延劣勢擴大的時間而已,再加上從未練過斷刃之劍,一些形勢的判斷上也出現的紕漏,漸漸被對手的追風刀法壓制住了身形,一步步往夯土臺邊緣退去……自己可是天樞院最有把握的一臺,怎么能第一輪就告負!唯有一拼了!
兩百招后,李若谷已經看到勝利近在眼前,雖然有幾次機會可以速勝,但極有可能傷了對方,那再多打幾招,逼他下臺,應是最合理的手段,只是沒想到對方還會出這一手!避開自己刀鋒后,三尺有余的長劍忽然從對方手中激射而出,直逼面門!
比試不許使用暗器,這算不算違規猝不及防的李若谷只得生生收回刀勢,撥掉面前的長劍,再側身閃過對方欺身而近的一拳,然后強提三分內力用左手與其對了一掌,再借勢向后飄了兩丈,卸去大部分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