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大愛小愛,大愛無疆,小愛有私。
大愛無疆,包容萬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乃是圣賢,萬古難見。
小愛有私,愛之自我,切身關聯,親朋好友,乃是本性,無人能免。
大愛者乃圣賢,世所罕見,小愛者乃俗子,眾生皆是。
圣賢之無疆大愛自是勝過世間俗子之私心小愛,但世間有多少圣賢?
寥寥無幾,這小小的書場之中更不用說,臺上臺下無一人夠得上圣賢二字的邊角。
在座的都是俗人,他們不懂什么是大愛,不說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便是國家社稷,民族薪火于他們而言也十分遙遠,十分陌生。
那是大人們才有資格,才有能力論道的大愛,他們這些在俗世中艱難掙扎,塵土里辛苦生存的小民,怎有資格談那家國危亡,社稷興衰,談那無疆大愛?
非是他們麻木不仁,而是時世如此,逼得他們麻木不仁。
但愛乃人之天性,眾人雖不知何為無疆之大愛,但卻深明有私之小愛。
或父或母,或兄或姊,只要不是天煞孤星,鬼神勿進,誰心中沒有一塊柔軟,誰不曾得過一分關愛,一分溫暖?
也是因此,重情重義之人,深受大眾尊敬,如關帝忠義無雙,流芳百世。
武大武二之義,比之劉關如何?
若按蘇問如今所說,情義上可以說絲毫不差。
但若按照水滸原文……對武大武二的兄弟情義,水滸原文并沒有過多描寫。
原文突出的是武松的義氣,但這突出的方式……說實話有些粗糙,根本沒有重點描寫武大武二的兄弟情義,武大郎被塑造成一個妻管嚴的老實人,對武松雖然說不上差,但也不像蘇問說得這般好,有幾分識人不明,就像西游里的唐僧。
如此,武松還能忍住誘惑,拒絕潘金蓮,怒殺西門慶,為武大郎報仇,是不是就凸顯出了武二郎的義氣?
顯是顯了,但蘇問總感覺不是那么對味,再加上近段的一個猜想,他決定做一個小小的嘗試,改一改武大郎的背景,準備用這位義氣大朗做一把刀,捅臺下的觀眾一把。
好端端的為什么要捅觀眾?
當然是為了靈韻!
靈韻靈韻,采靈納韻,數量多少與聽眾的情緒息息相關,只有聽眾被帶入書中,心情蕩漾,蘇問才能獲得靈韻。
所以,必須要制造一些大起伏的劇情來刺激觀眾,大喜,大悲,大驚,大恐,大怒,皆是收獲靈韻的妙法。
時不時捅觀眾一刀,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能夠引發矛盾沖突,制造出精彩起伏的劇情,不能一味求爽快,山珍海味天天吃他也膩歪,須得用糠咽雜糧調調口味。
當然,這一刀必須把握好,有的地方你可以捅,捅完以后,觀眾還很開心,很興奮,很舒服,給你捅了還心甘情愿的給你捧場。
有的地方你就不可以捅,因為那是不可挽回的傷害,捅完之后不管你如何彌補,如何修復,觀眾都還是覺得很惡心,很郁悶,再不想來捧你場,甚至要會掀你的臺。
前者如武大郎之死,這一刀捅出大怒,卻恰到好處,配合武松復仇,更叫人心情舒暢。
后者如xx俠侶之x騎士,那一刀下去直接把讀者的心給粉粉碎,幸虧他是寫小說的,要在臺上說書,下邊的觀眾恐怕當場就能把他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扯得遠了,書回正題。
“武松拜倒在地,又抬起頭來,望著面黑臉粗,身高不過五尺,站著不及自己跪著的兄長武大郎,虎目之中禁不住流出淚來,說道:“只一年不見,哥哥為何瘦了這般多,可是因武松當日打殺那惡霸之事,有人來與兄長為難?”
武大郎本想與他解釋,但看周圍眾人圍觀,又將話咽了下去,扶起武松說道:“我本就這般,哪里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