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狐婿
這世界,佛法東傳神州最早起于齊天子統一九州之后。
正式接觸是在齊文帝時期。
當時百家治國,齊二世以儒術仁治天下,讓法家完善律法,請農家指導農耕,請道家祭天禮神……
又遣縱橫家為使臣,離神州國境,出使外邦探訪大千世界。
其中一隊使臣,由河西出昆侖山,造訪西域三十六國,繪制《昆侖虛至西域三十六國圖》。
在西域車師國遇到西方孔雀國釋教弟子。
那些佛子束發披袈裟,形容俊美,儀態風雅。
齊國使臣一行好奇西方釋教之學問,就請車師國一位大臣做翻譯。
那大臣名叫鳩摩云葉,曾赴神州拜師修諸子學,通神州語言文字,后又出使孔雀國,學會西方梵語梵文,在東西兩大國皆為人知。
他身負東方學和西方學,發現兩地學說有諸多相近之處,認為這是‘大道趨同’。
后來他選擇西方一門佛法作為主修。
此佛法與莊子的道學思想相近,他將其譯為《般若學》,翻譯出最早的《般若心經》。
后又譯出《大般若經》、《放光般若》、《摩訶般若》、《光明般若》、《放光般若》、《道行般若》等眾多般若學經。
他給齊國使臣做翻譯期間,是第一次聽聞般若奧秘。
使臣走后,他再赴西方孔雀國,拜師尋找那種大智慧般若。
終于在天命之年,照見‘五蘊皆空’,雖未證菩薩果,但得般若師位,可比東方大儒。
十年后,鳩摩云葉領弟子歸國,翻譯眾多般若學,帶著翻譯之書赴東方,開啟一甲子的‘東西學術爭鳴’。
那時百家學士對于他帶來的‘般若學’抱有很大興趣。
隨著論學展開,逐漸有東方學士接受‘般若學’,且能領悟其中的‘般若真諦’,通達‘空性境地’。
這讓隨行傳法的孔雀國般若師大為驚嘆,盛贊‘東方之人佛性深厚,乃天生般若者,我法當傳神州!’
鳩摩云葉他們在長安城一住十八年。
期間到過神州各地弘揚‘般若學’,曾在江南各地度化世人,收得許多有慧根的弟子。
這些弟子為后世‘儒釋道’三教鼎力筑造根基。
其有一位法號‘見空’的弟子,能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深受鳩摩禪師喜愛,留在身邊傾授大小般若。
鳩摩圓寂后,見空法師告別長安,攜帶眾弟子回到故鄉金華。
在城外修建一座古剎,名曰【妙蘭寺】,因所傳乃‘般若學’,又叫【般若院】。
后來楚國滅齊,屠殺般若學師,古剎僧人怕染血光之災,幾度更換寺名,現在稱為【蘭若寺】。
……
“蘭若寺?”
書房。
慧靜講完‘般若由來’,劉彥復念寺名,想起《聊齋·小倩》一篇目。
他問佛家:“如今那千年古剎可還有般若僧?”
慧靜道:“我師父說,蘭若寺還有僧人住廟,只是都不修‘般若經’了,只念金剛經,修大乘佛法。根脈早已斷絕。”
劉彥收起思量,顧窗臺見天色已晚,提議道:“今日就先作個楔子,明后開始你我養經修學?!?
“佛家念《般若心經》,我亦能得般若明光普照?!?
“善?!?
慧靜淺笑佛禮起身,思想一事問:“方才,從公子折扇飛出那點‘明光’是何物?”
“貧尼看它似乎精靈,但感應不到陰氣?!?
劉彥拿起折扇,展開不見豆娘,便知飛出去了,合扇道:“佛家慧目通明,那點‘明光’非尋常精靈,乃是身神小人,喚作‘豆娘’。”
“我三日前收她入府,暫住在這把折扇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