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氣甚好,我看能來百家商賈。”
“這‘萬商集會’若得辦成,東湖便可做成‘轉運集貿之地’,便可達到世才所言‘后治’……”
“只要不是天下大亂,臨安百姓受用無窮。”
隅中,臨安縣衙后堂。
郭主簿從東湖回來,交上今日來赴會的商賈名冊。
陸侯手持翻看, 萬山在旁笑談。
見名冊上不下五十個商號,這只是當前來到的,另有不少商家還在路上。
為了今日商會,全縣官吏沒少奔波,不止請遍州縣商賈,還請了周邊巨號商賈。
諸如嚴州李家、紹興謝家、嘉興董家,海寧林家,衡州張家、金華石家……
郭主簿接話道:“今日所到商賈, 無不想見奉義君子。多與下官講,如果請來劉奉義,他們愿把商貨都運來臨安東湖轉運交易。”
陸侯聞言思量。
楊萬山點名冊說:“這些商賈是想讓世才兄做個保人,乃擔憂臨安政令不穩,恐有一日官家與民爭利。”
“內兄且去東湖迎他們,我去與世才說。”
說話背袖出衙堂,直奔南城劉府。
此刻,劉彥正在書房作畫。
院里桃花在教表小姐洗衣裳,劉氏在正房與慧靜談佛法,官家之妻楊氏亦在旁聽。
楊萬山來到后,對正房老夫人、佛家、家姐一禮,便入書房看君子作畫,張口稱贊:“好一幅錢塘山水圖卷。”
“世才畫的可是當夜‘九江潮會’之景?”
潮會已過去三日,當日事皆成舊事。
但劉彥對那夜游江記憶猶新。
這兩日,他作不少有關‘錢塘江夜’‘富春山水’題材的詞賦,與萬山品談,練五音吟賦。
眼下所繪, 正是當夜游賞所見江水美景。
畫上, 一條折江由新安之水為源頭, 經嚴州、過新安,匯入蘭江之水,又過桐廬富春江,三江潮浪匯聚,向東北奔涌入海……
新安錢塘水源處,幾筆勾勒半身龍首大船,船上人物不曾細畫,只大概勾出身形,乃寫意之筆。
但奇的是,卻能叫人一眼分辨出‘哪是神人’‘哪是君王’、‘哪是佳客’。
其中原因,是劉彥給筆下人物畫了‘道骨神形’。
畫九江靈君、錢塘君皆勾龍形,畫靈官神人皆香火虛形,畫自己則勾出立身天地之形,即‘人’之形。
萬山越看越奇,問世才:“如何畫形傳神?莫非用了仙法?”
旁邊阿九指點說:“萬山公子仔細看畫中人物,看筆線之中,可見文字之形意?”
楊萬山得其點撥,明亮心竅文光,細細的觀看人物筆墨……
陡然窺見文字之形意,驀然轉顧作畫君子。
“世才真有奇思!”
“你是‘以字畫人’, 易字形而成人物,并且保留了字意。”
“畫江君用的是龍字,畫神人用的是‘神’,畫人則用‘人’字。”
“著實微妙!”
聽他一番贊賞,劉彥收筆笑道:“我是畫技拙劣,才思用字形傳神,不過雕蟲小技。”
“當夜之潮會,蔚為壯觀。”
“宛如一幅山河壯麗圖,似乾坤之大賦。”
“人間丹青筆墨實難描繪出來,作此畫僅是記錄。”
楊萬山相視,揭起畫卷問:“可否送與我?我愿奉上五兩潤筆銀。”
阿九在旁掩笑。
劉彥說:“如此我豈不是大賺一筆?這一張紙一硯墨不過幾文錢,萬山既然想要,與你就是了。”
“不過,可不許說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