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重名的大有,同名同姓的也不少?!?
“我覺得那海公子書童,不是溫良功?!?
……
落龍山下,劉平牽著馬與公子談論。
劉彥聽他嘟囔,展望前方山村,說:“天近酉時,現在回去一更天前難入城,不如今夜就在村中借宿。”
“你說如何?”
劉平點頭道:“也好。明日真要去海門?”
劉彥笑著反問:“難道海門去不得?”
主仆口中‘海門’,說的是臺州靈江入海之地。
??诒边吺桥R海縣治,海口南邊則是海門縣治。
海門縣南下二十里,便是臺州府城。
今日山上所遇的六個少年書生皆是海門縣人。
那少年口中的‘海秀才’,就出現在海門縣酒樓。
劉彥下山時與劉平說:“明日可去海門一游,也許有緣遇見那秀才。”
劉平則暗自覺得‘溫良功非親非故,何故幫他尋失魂?不如告訴那兩仙家,叫她們去尋溫相公。’
眼下聽公子反問,他便將這話說出來。
劉彥得知他心思,并不責怪,轉扇談道:“我去海門,并不是只尋溫良功?!?
“也想乘舟游江,一游靈江???,觀東海之壯闊,如此不枉來臺州一趟?!?
“你所言不無道理,非親非故,應該各安天命?!?
“但行道之人,不能只安天命,否則就會失道、失去氣運。”
“書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試問如何得道?”
“得道在于施恩,把恩義送出,結下善緣,不僅得道,亦能養德。遇難之時,便會得助?!?
“文君算我是溫良功貴人?!?
“今日游落龍山,巧遇海門書生,從口中得知‘海公子和書童良功’?!?
“這難道不是一種因緣逢會?”
“《易經》教人用卦,其中的用,就在于主動。感應機緣到來后,即刻行動、動身!。”
“這就叫做逢會而往,遇上了便是‘際會’,遇不上則‘失會’!”
“機會是不等人的,站在原地不動,等同把自己囚困于天命之中,失去一切主動,包括機遇?!?
“天行健,君子亦健。”
“《易》中六十四卦,卦理不同,但無不是‘教人主動,教人順逆天數’。”
“包括算卦之人給出的占卜結果,也是教人如何去主動行事?!?
“所謂‘自強不息’,便是‘不斷的保持運動’,運動核心則在于‘主動’,不可陷入被動之中?!?
“一旦被動了,就落了下乘。”
說著這,他收住口中道理,折扇敲打劉平。
“莫忘了我與你起的表字叫什么?!?
劉平聞公子一番道理,心中豁然開闊,道:“如何敢忘?公子與賜字自牧,是叫我卑以自牧?!?
“《易》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含章可貞?!?
“我當遵守?!?
劉彥相視說:“是該遵守,但不要死守不變。”
“君子內養品性,也要兼濟天下。做不到兼濟天下,便救人之難,解人之急。”
“不可只追求利己之道,不然就會惟利是圖,品德也就喪失了?!?
劉平點點頭,記下道:“看來我從根性上,還是小人,距離君子相差甚遠?!?
劉彥健步前行:“君子小人只在一念之間。念頭通達,行為就發生改變?!?
“你跟著我一同行道,慢慢就會通達。”
“我所為,也不全是君子。”
“諸如設計劉和裕,教人計害贓官,得了陶員外珍珠不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