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
郡守廟算既定,不過幾日功夫,便是三縣精銳匯合,豪族家將盡出。
已是部曲勒畢。
大軍即將出發(fā)之前,徐宣與董臨決定組織一場誓師大會。
在具體的發(fā)言綱領(lǐng)上,兩人出現(xiàn)了分歧。
所謂誓師,無非為師出有名,激勵士氣。
作為剛吏文人的徐宣,自然更看重前者,認為應該對于士卒們曉以大義,廣而告之。
此戰(zhàn)乃吊民伐罪的正義之戰(zhàn),既為保護家園,更為平定匪患。
董臨則不以為然。
這位郡尉認為對一群目不識丁的軍漢講這些大道理,都是空話,毫無意義,還不如以財帛賞賜之利鼓動更好。
爭執(zhí)到最后,徐宣還是做出了讓步。
畢竟在兵伍軍事上,對方較他確實更有發(fā)言權(quán)。
既然托付大事,徐宣也愿意去全心信任,盡力支持。
隨后董臨上臺,先是說了幾句賊寇的戰(zhàn)力有多么不堪,己方的實力有多么強勁,勝算不要太大。
隨即便口風一轉(zhuǎn),繪聲繪色地重點描繪起了大軍勝利之后的場面。
董臨大聲告訴所有人,這群賊人已經(jīng)攻陷了兩個縣城。
這代表什么?
代表打敗他們,勝利品不但有軍功,還有足足兩個縣的財富啊!
那是成堆的金銀,那是如山的五銖錢,那是無數(shù)的稻糧....
士卒們的腦子里同時呈現(xiàn)了無數(shù)畫面。
登時每個人的呼吸都粗重了幾分。
把這一切盡收眼底的董臨滿意地點了點頭,最后一錘定音:
“賊寇缺謀少智,更是流民敗寇所聚,豈堪我大軍兵鋒之銳!”
“諸君,只需奮勇殺敵,便可晉升職銜,美譽傍身。”
“賊人所截獲的俱是賊贓,難道太守與我會吝其賞賜?”
“諸君勉勵!”
“此戰(zhàn)必勝!”
最后一句說完,人人齊聲高喊,高舉兵器,轟然應諾。
“必勝!必勝!必勝!”
一旁地徐宣也含笑撫須,點了點頭。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雖覺董臨言辭粗鄙太過直白,但目前來看效果十分不錯。
自己本就給予其所需的雙倍兵力,加上士氣高昂三軍用命。
這股黃巾賊寇便再是兇悍,想必也是必敗無疑!
不久之后。
六千人的兵馬從城門魚貫而出,人皆盔甲鮮明、槍戈堅銳。
只是似乎因太過興奮求戰(zhàn)心切,隊伍有些松散,軍容略顯不整。
后面更有無數(shù)民夫推著輜重緊隨。
目送他們離去的臨淄百姓們,人人也都堅信大軍必勝。
就在當天,城內(nèi)所有賭坊甚至紛紛開出盤口猜算。
卻不是賭兵賊兩方勝敗。
而是賭官兵需要多久能平定王政和其勢力。
押注最多的,是七日。
......
自與司馬俱商議好后,徐和思忖再三,還是決定親自跑一趟廣饒縣。
他想見一見王政。
也想親眼看看對方到底有多少人馬,實力有多強。
好去做出后續(xù)的決定,以及兩方的關(guān)系。
對方有一定實力,大家同為黃巾軍,那么無論合作還是結(jié)盟,皆可。
對方若是沒有實力,此前戰(zhàn)績更靠僥幸,或者是兩縣本身防御脆弱,軍備松弛...
那徐和就要考慮另一個方向了。
只是自進來后,徐和面色雖然不顯,心中卻大感失望,更覺疑惑。
他在高雄的帶領(lǐng)下,從城門走到縣衙,一路已經(jīng)過了三四波巡防的天輔兵了。
“就憑這些瘦卒弱兵,是怎么做到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