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饒
英雄封號:「游魚」
天賦:聚眾
望著系統上新出現的入隊申請,王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無論敵友兩方,或是徐和這類的第三方旁觀者。
所有人其實都不知道一件事。
從張饒派出使者進入廣饒縣時。
王政腦海中蹦出來的第一個念頭,便是殺!
那是欲除之而后快的凜冽殺意。
不僅僅是因為對方在暗自覬覦自己的實力和收獲。
更重要的是,這位渠帥張饒曾經是王政的上級,首領。
在這個時代,名分是很重要的。
哪怕是曾經的主上與臣屬,某種意義上來說,至今雙方之間依然有上下之分。
對方是主上,自己是臣仆。
何況又同屬于黃巾這一個勢力之下。
如今的王政,既然橫下心來造反,連曹操劉備這樣未來的三國雄主都沒有投效的心思,又怎么可能容忍自家的臥榻之上,有他人酣睡?
唯名與器不可假人。
哪怕是個傀儡,哪怕只是虛有其名。
王政也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以史為鑒,可以見興替。
如朱元璋淹小明王,項羽誅楚懷王。
這兩件事讓王政明白了一個道理。
要么不做,要么趁早。
正是為了誅殺張饒,王政才做出決定,只帶著系統歸屬內的天誅營和天罡軍此番出戰。
并不是因為他驕縱輕狂,看輕董臨和其部屬。
而是王政想要一次性解決董臨和張饒這兩個人的同時,也希望不要出現額外的變數,走漏任何的風聲。
賊寇也就罷了,再被按個弒主的名聲...
可就當真臭名昭著了。
當然,本身來說,王政確實也有足夠的信心,即便自家四千人馬同時出擊董臨和張饒兩股勢力,勝算也依舊很大。
按王政的估算,張饒的想法無非就是在鷸蚌相爭的時候,做那個得利的漁夫。
既然如此,那就分兵兩路,一路迎擊官兵,一路攔截張饒。
幾番大戰下來,尤其是最后與于禁三千步卒的正面搏殺。讓王政對自家系統內的一階與二階兵種的戰力,有了一個比較清楚的判斷。
在裝備尚有遜色的情況下,正常戰力都應略勝目前割據群雄們的精銳之師。
若是加上士氣和忠誠等因素來看,二階兵也不過不如一些王牌營隊。
如虎豹騎,陷陣營,白馬義從這些在史書上都留下名字的強軍。
結果正如王政所料。
迎擊官兵的這一路自然是馬到功成,而且勝的比意料之中還要輕易。
而徐方所帶來的天罡軍們,也尋到了張饒所部,更完成了堵截。
這下王政心里有底了。
大勝之下,己方氣勢如虹,軍威正盛,他篤定對方膽怯心虛,不敢對戰,則必然會妄圖求和。
徐方也看出這點,特意派出吳牛為使者,不通言辭,反倒更顯大軍氣勢睥睨。
收到了張饒要來自家陣營的時候,王政其實已想好了后續,也想好了借口。
一旦對方入帳內,他便尋釁滋事,只要言語稍有不合,便有借口直接出手!
還需要什么五百刀斧手?
身旁幾個三階兵一圍而上,便可隨意滅殺。
只是...
王政猜想過張饒很多的反應,很多的言辭,甚至模擬過很多的場面...
唯有這一言方出,對方納頭便拜的場面,卻實在是萬萬沒想到啊。
還有那句如杜鵑泣血的嘶喊...
大賢良師回來了...
王政有些啼笑皆非。
和造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