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取名為“太平軍”。
而太平軍的第一戰(zhàn),正是面對臨淄城后方的博昌縣。
便在那時,徐和已是打出了二十萬之眾的旗號。
僅僅半日不到,兵力之前被抽調(diào)過的博昌便被攻陷。
然后太平軍便馬不停蹄地向另一處利縣進發(fā),又一次半日不到,城頭大旗已然變化。
三日連下兩縣!
消息傳開,所有人都震撼了。
所以當(dāng)他旗幟鮮明地揭竿而起后,相比最先舉事的王政,反而贏得了大部分人的關(guān)注。谷
不僅僅是官府方面。
青州多年戰(zhàn)亂不休,境內(nèi)早不知道聚集了多少股山賊馬匪之流。
如今短短時間便有兩家起事,加上無論王政還是徐和,面對官軍同樣是連戰(zhàn)皆捷,這便讓這群人紛紛看破了此時青州官方的虛弱。
一時之間,紛亂四起。
據(jù)糜令所說,單是他這些日子收到的風(fēng)聲,一個齊郡便幾十股勢力同時揭竿而起。
而這些勢力,基本便是兩個情況。
一方便是學(xué)王政徐和一般自立,無非也是裹挾周圍縣鎮(zhèn)的人口,起個名號便趕緊也向臨淄進發(fā)。
另一方,則是勢力確實太小,那便只能選擇歸附強者了。
這類人,最后基本都選擇了投靠徐和,想要博一把富貴。
相比王政這邊,無論流民還是盜匪,徐和都是同樣的來者不拒。
尤其是后者,雖然士氣散漫毫無紀律,但是這些人基本都自帶了武器和馬匹。
單論戰(zhàn)斗力并不比徐和的本部人馬弱多少。
隨著這些小股勢力的不斷加入,倒是讓徐和那邊真的有些“云集響應(yīng)”之態(tài)。
到他悉起大軍也開始朝著最終的目標地臨淄進發(fā)時。
對外的宣稱,已然是三十萬之眾。
待糜令將所有消息都講述完后,王政有些汗顏。
他看了眼自家的隊伍,突然有一點點后悔。
之前篩選的是不是太嚴格了啊。
這有點丟面子啊。
......
又有人反了!
這個惡劣的消息,如同雪上加霜一般,給了臨淄城上下狠狠一擊。
僅僅一個不知根底的王政和天軍就夠他們焦頭爛額的了。
現(xiàn)在居然又跳出來一個徐和?
對這個被州牧擊敗過的渠帥,很多人都聽過這個名字。
想不到這廝潛伏了這么久,都沒被官兵發(fā)現(xiàn)...
更想不到的是,對方竟是越挫越勇!
一年前的,他當(dāng)時造反也不會聚集了七八萬人馬,和張饒等人合流才湊成了所謂的三十萬青州黃巾。
這一次...
竟然憑一己之力就聚眾如此之多嗎?
哪怕知道這個宣稱的人數(shù)水分極大,徐宣也意識到麻煩大了。
王政那邊雖然擊敗了董臨的六千人馬,畢竟人數(shù)不多。
人少就無法形成圍城啊。
沒有這個擔(dān)心,臨淄這樣有護城河的城池被正面強行攻破的可能性并不大。
何況徐宣這段時間也想盡了方法。
加上樂安濟南派來的援兵,城內(nèi)的守城人數(shù)如今已然過萬。
雖然人員良莠不齊,但徐宣認為,單是守城卻已足夠。
可是如今又冒出一個徐和...
三十萬...
便是砍一半也有十萬以上的流民賊寇啊。
若是再和王政合流,一起來攻臨淄...
想到這點,幾乎是的臨淄人都仿佛看到了城破后的殘酷畫面。
一時間,人心糜亂,士氣低落。
而郡守徐宣,更是又氣又急。
他此時也反應(yīng)過來了。
恐怕正是因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