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養不過三日,眾將按捺不住,再次群情踴躍。
吳勝又是第一個帶頭的,嚷一般請求王政出兵,欲再建功。
一旁幫腔的于禁,還纏著繃帶也是連連附和,似是生怕王政勸他養傷,更不斷主動拍打胸脯。
見此情景,王政哭笑不得,也不好拂他們的意。
求戰,請戰,對一支軍隊而言,本是好事,顯著士氣高昂,軍心振奮。
一番商議后,便令于禁、吳勝、伏波、吳牛等四人各領一千人馬,去攻占剩余四城。
尤其是吳勝這一路。
王政特地吩咐,攻瑯琊縣時若非萬不得已,不得侵擾瑯琊豪族,更讓其帶上顏楚居中說和。
這些小城,兵微將寡,又是一群戰力平庸的城防兵,便是系統兵不出手,單憑地軍的老卒,加上眾將之能,王政也有十足把握,可輕易攻陷完成速勝。
他甚至覺得,若是將天軍連彭城這等雄關都攻破的消息散播四方,甚至有不戰而降的可能。
不過即便如此,王政依然還是補充地叮囑著等人:
“潘璋那邊風平浪靜,而開陽,彭城連場大戰,動靜不小,陶謙依舊視若無睹,龜縮不出,東海那邊看來是不足為慮。”
“只是禰先生曾提及,北海孔融與陶謙私交甚篤,有可能出兵相助,倒是不可不防。”
“四縣之中,于少校那一路的西海縣暫可不管,其他三縣卻都是北海進軍徐州的必經之道,爾等務必留心,不可只顧進取,亦要防備隱患。”
諸將自是轟然應諾領命。
次日,城門大開。
幾千兵卒絡繹不絕,魚貫涌出,到四路人馬盡出開陽,已是日上三竿。
......
天軍兵卒雖強,人數卻不算多。
既是分兵而攻,便和彭城國時一樣,兵貴神速,務求速勝。
西海離的最近,捷報也是第一個傳來。
或許是在開陽的水路奇兵構想因文丑有所防范未曾實現,于禁心有不甘,在攻西海城時再次使用此計。
他分兵五百軍馬,撥給古劍帶領,令其搜檢漁船、建造木筏,揚帆過海,悄無聲息的插入西海背后,方在凌晨之時兩邊同時發動猛攻,前后夾擊。
如今之下,兩個時辰不到便以近乎無損的代價攻陷西海,殲敵六百余,俘虜五百余。
緊隨其后落入王政掌握的,便是瑯琊縣了。
吳勝愈發開竅了,此次攻城時竟不再力壓,反倒用了攻心之策。
他率軍驟然出現在瑯琊城下后,卻按兵不動,反倒令人在城下喝罵威逼,以屠城相脅。
在給瑯琊守軍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壓力的同時,卻逼著顏楚以密語傳信城內,一番巧言令色,竟與城內望族達成了協議。
便在第二日當夜,內應大開城門,吳勝這路不費一兵一卒,便輕取瑯琊。
見大勢已去,城防兵的反抗亦是軟綿無力,最后殺敵兩百,俘虜近千。
不久之后,剩余兩城亦相繼陷落。
吳牛粗莽,伏波謹慎,一個行軍急速,一個穩穩推進。
只是這兩城守軍力量本就薄弱,不過幾百守軍,加上瑯琊和北海相距不遠,已鬧出動靜,早就心慌意亂。
兩路人馬剛至城下,才做勢要攻城,便有守將開了后城門棄城遠遁,逃向了北海。
搜檢俘虜,各自只得百余人。
......
捷報頻來,瑯琊國盡入掌握,王政欣喜之余,亦不由感慨。
他猜到會比較順利,沒猜到會這么順利,更勝過彭城之時。
且不談瑯琊國的資源豐饒,單從其位置而言,其國內幾座城池,正好是處在青州齊郡、北海國入徐州的要道咽喉,瑯琊國盡入,便代表任何勢力要從北面入徐州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