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砍三國之御寇
王政賞罰分明,割發代事,不久之后便傳遍了整個下邳,也落入了許多人的耳中。
剛送完陳宮返回內城的張昭聞訊之后,直接拍案叫絕,對左右大笑道:“身體發膚,授之父母。況且主公千金之軀?”
“所謂《春秋》大義,法不加尊,今日道路上遇到這等事情,本是意料之外,主公卻能頃刻間做出決斷,對老卒嘆息而殺、以正法律,對勇士割發代首,以慰民心,如此壞事變為好事,既嚴明了法紀,又一舉得下邳民心,同時還可警告軍中目前驕縱之輩,打壓懈怠之氣妄,可謂一舉三得,吾主之機變器具,可見一斑吶。”
這一番評點,身邊幕僚人人頷首,連道:“司馬所言甚是,吾徐州何其之幸,有此明主,發揚光大可謂指日可待,我等亦何其之幸,遇得明主,當真可喜可賀。”
“來人,備上紙墨。”張昭想了先夠,立刻吩咐侍衛道。
有屬官不解,便問司馬在年前還準備下達什么公文,張昭擺手笑道:“非也,今日主公有此善舉,當此時也,時不可失,咱們為臣子若不善加把握,便是失職也。”
他解釋道:“我徐州如今軍政之上,雖已有了一定的規模,可民事內政上,卻是制度初成,通商初定,人心初定,內政之道,向來是先正官事,后理民風,主公今天這番舉動,正是為咱們開了個好頭,接下里正是要端正人心、敦促風俗。”
“本官得主公信重,居司馬之位,豈可素餐尸位?這便要寫個條呈,面呈主公。”
寫完奏折時,已是黃昏時分,張昭顧不得吃飯休息,當即立刻便前往郡府,此時王政正和黃忠在書房攀談。
見張昭求見,黃忠一看對方官府便知是王政麾下重臣,又是這個時間來此,料想必有要事商議,便識趣的主動告退,王政也覺得聊了差不多了,畢竟今日初見,熱情歸熱情,也要避免過猶不及,便點了點頭,又讓親兵親自送其出門,方才轉向張昭,微微一笑道:“先生來了,快請坐。”
張昭卻是第一時間便拱手拜倒,更高呼道:“臣為主公賀喜!”
“先生這是作甚,快快請起。”完整先是一怔,旋即納悶道:“喜從何來?”
堅持行禮完畢后,張昭才起身笑著指了指門外的方向笑道:“主公得一虎將,豈不當喜?豈不該賀?”
“哦?”王政饒有興致地瞥了張昭一眼,打趣道:“想不到先生不但在文事上飽讀詩書,腹有錦繡,連武事上亦有這般高明眼光啊?”
“竟一眼便能看出那黃忠是員虎將?”
“非也。”張昭擺手解釋:“臣自然是沒有這等眼光,不過主公有啊。”
“主公觀人入微,別具慧眼,是賢是愚一眼便能洞察,絕無疏漏!”張昭頓了頓,笑道:“既對此人如此禮遇,昭便敢斷定,此必世之驍虎也!”
“哈哈。”王政忍俊不禁,對張昭不由刮目相看:“今日本將才知,子布先生亦是個妙人啊。”
果然能者無所不能,張昭這等有真材實料的人物,拍起馬屁來段位也是這般的高。
“黃漢升確乃萬人敵也。”王政點了點頭,表示張昭所料不差:“此人主動來投,本將的確心中欣喜萬分,只可惜...”說道這里,卻是嘆了口氣。
“賢才來投,此乃主公威名遠播,確是好事。”張昭見狀,詫異地問道:“為何似有煩憂”
聽到這話,王政瞥了眼張昭,心中暗自吐槽。
我的煩擾還不是黃忠和你一樣,并沒有加入隊伍啊!
光投效沒用啊,系統這關不過去,我終究是用的不放心啊,哎。
而且對王政而言,黃忠的“沒有加入”比起張昭來,更為令他扼腕!
因為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