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砍三國之御寇
歲旦剛?cè)ゲ痪茫臃急銕砹艘粋€令王政大感意外的消息。
漢之五都的臨淄再次淪陷了。
這一次甚至連半個月都沒撐過,便在年關(guān)之前,袁譚派人策反了臨淄顏氏為首的城內(nèi)世家,雙方商議舉火把為應(yīng),其后便在冬日冷夜中發(fā)動突襲,里應(yīng)外合之后一舉攻破臨淄外城。
田楷大敗之下本欲突圍,幾次嘗試皆失敗后困又退回內(nèi)城堅守,袁譚又采用郭圖計策,掘地道至內(nèi)城樓下,最后引火焚之。
可憐堂堂的青州刺史,最后竟被活活燒死,落得個尸骨無存的下場。
不過王政此時卻沒時間去同情這位老兄了,田楷這般不中用,卻是直接打亂了他的計劃,本是想著少費點力氣,緩圖北海的戰(zhàn)略立時便要重新商榷了。
思慮至此,王政沉吟了會,當(dāng)即召集諸將,商量此事。
待糜芳將臨淄一戰(zhàn)的始末詳細講述了一遍后,于禁幾乎是不假思索便脫口而出:“將軍,事不宜遲,需速取北海,否則事情便棘手了!”
眾人紛紛附和。
袁譚既拿下臨淄,下一步大概率也是要對北海國下手的,若是錯過了時機,不僅之前布下的內(nèi)應(yīng)、棋子全部白費不說,對手從北海軍換成天下聞名的冀州強軍,還給對方先占得地利,這不是舍易取難么?
王政點了點頭,當(dāng)即令人掛上古劍帶回的地圖,同時點將少年道:“古校尉,且來說說這北海國的情況。”
“喏!”
古劍應(yīng)聲出列,侃侃而談之下,將這處青州第一大郡,鋪呈眾人面前。
北海國地處山東半島中部,脊骨乃是昆崳山和沂山兩大山脈,其中沂山乃是天朝五大鎮(zhèn)山之首,古稱“海岳”,又有“東泰山”之稱。
從這兩條山脈,又分出許多的支脈,集中遍布在北海國和東萊郡境內(nèi),山形蜿蜒,林木蒼郁。
在這些山脈與山脈之間,還有很多頂部平坦坡度卻甚為陡峭的山和丘陵,按古劍所描述的,王政思量一下,竟約有五六十度的坡度,不由暗自咋舌,這別說騎兵了,普通的步卒攀登起來也很困難啊。
問題是還不僅僅是山多。
正所謂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郡國名稱都叫北海了,那可不僅僅是因為其東面靠海。
郡內(nèi)的地表水系,加上過境水系就有六條,分別是濰河、彌河、白浪河、南膠萊河、北膠萊河及淄河,其他尚有數(shù)百條河流及溪流,均系上述主要河流的支流。
流向既有由東而西,亦有由北到南,歲旦一過,天氣轉(zhuǎn)暖,這些江河很快就要解凍,甚至有些已經(jīng)解凍。
如果是袁譚那邊,其從北海國的西面進攻尚還好些,王政這邊卻是從南面向上,如果孔融運用得當(dāng),它們皆可在戰(zhàn)術(shù)上成為阻擋王政北上的重要地線。
比如彌河與白浪河。兩條江河之內(nèi),山川交錯,森林密布,白浪河沿岸大多懸崖斷壁,彌河好一點,但其南岸也是天然的峭壁。只要孔融早做準(zhǔn)備,險要的地段,足可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這也是原本歷史上北海很少遭遇過南面攻擊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是孔融任時和兩任徐州牧陶謙、劉備關(guān)系友善,另一方面,卻也是因地形所阻。
“好叫諸公知曉。”說到這里,古劍總結(jié)道:“北海國的地形情況大致如此,千言萬語不過一句話。”
“北海軍戰(zhàn)力一般,但此地地形卻是易守難攻,并不好打。”
于禁湊近掛在墻壁上的地圖,扒拉著看了會兒,連連搖頭:“的確不好打,徐州水軍不多,船只不足,就這幾條大河,怕就不好淌過。”
頓了頓,又感慨道:“還是田楷太不濟事,否則咱們?nèi)羰窍热グ雅R淄重新奪回,穩(wěn)扎穩(wěn)打,從西面攻破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