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開墾過程中,從山上及森林里砍伐下來的林木,一則會分批運來下邳,之前徐將軍有言,州牧欲建水軍,東邊港口的造船司需要木頭甚多。”
“二來用于城中新入百姓的民居、城外屯田軍營地的建筑,也都需要很多的木頭。”
“剩余部分,其中一半則會由彭城官署按原價和糜氏、王氏等家的商隊交易,用于與外州交通貿易,增加收入,換來錢財,或是我徐州所缺之物,以藥材,馬匹,糧食優先。”
直到目前為止,王政對趙宏的表現還算滿意,頷首問道:“放火燒山,伐木成田。需要人手不少吧?”
趙宏就等著王政問呢,這是他施政多半年以來,最為得意的政績,亦是少數幾個挑出張昭之前治政范圍的舉措。
盡管之前在計劃時曾有公文呈給王政,但是由他人轉呈哪里比得上當面匯報?
更何況如今已算是功德圓滿了啊。
心中雖是洋洋得意,表面上趙宏卻是故作謙虛地道:“開墾田地前后總共動用了一萬三千二百四十二人,人手上...嘿,其實也不算多。”
“其中小半臣征用了彭城的屯田軍,另外大半,則是招徠的各處流民及附近彭城的山越部族。”
“遵奉主公六四的標準,凡所流民開墾出來的田地,六分歸自己,四分歸官府,臣出發前,大體上也都已經分好了,另外...”
話音未落,卻被王政直接出言截斷:“山越?之前的公文里似未提及此事?”
他訝然地看向趙宏:“彭城也有山越部落?”
王政知道山越,這個名詞自秦時就有,一般認為是古越人的后裔,他們分布在從長江流域到珠江流域的東南山區里,在漢初,獨立的南方土著一度是朝廷心頭之痛。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三國之中的東吳便履有征討山越的舉動,甚至拋開兩場決定天下走向的戰役,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外,整個孫權時代,除了和黃祖對耗,以及后期合肥城下送人頭,大量的人力物力都用在了征討山越上面。
卻不料聽到這話,趙宏似比他還為驚訝:“州牧,彭城這支邗越由來已久,為何有此疑問?”
邗越,為百越眾支系下其中一支部落,最早定居在江淮之間,分為三支,其中一支便位于徐州和揚州一帶的山脈之間,不過由于彭城這支勢力較小,所以在東漢末年相對較為安分,卻是不如揚州的那支邗越,以及干越和于越更有名氣。
王政一怔,方才醒悟自家似乎鬧出了常識性的笑話,干咳一聲,連忙轉移話題:“趙宏你方才說大半皆為流民和山越,這大半是多少?”
“稟州牧。”趙宏回憶了下,回答道:“一萬三千余人中,約有九千為后者。”
“其中四千余人為流民,余下的皆為山越。”
那就是五千不到了...
才這么點人啊。
聽到這個數字,王政又失去了興趣,徐州境內就彭城地形特殊多山,單看彭城一地,似乎山越比流民貢獻更大,可放眼全州,卻是還前者更有價值和潛力。
彭城為徐州西面門戶,豫州兗州這幾年都不太平,大半都來源于此兩地,若是年關前后而來的,能挺過嚴寒長途跋涉成功抵達的,大抵都為青壯,少有拖家帶口的,也就是說,僅這幾月功夫,彭城一地便多了三千多個成年勞動力,這個時代的人若是背井離鄉,大抵都是被迫無奈,一旦分給田地,便可定居下來。
這些人平時可以務農,關鍵時刻亦可召之即來,便是三千來個現成的兵卒,看起來雖是不多,可彭城國內的其他縣城,乃至徐州其他各郡,加起來大小城邑也已近百,哪怕一個地方幾百個青壯,加起來數字也不小了。
而且從王政這穿越者的視角來看,未來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