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人物結束了,何建的文章也在自家的雜志上刊登了出來,反響不算好,也不算壞。
可是這個案件,還有那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民,卻牢牢印在了何建的腦海里。
何建是一個理性的人,他沒有把自己打扮成僑商去找求資若渴的各個縣城,而是繼續(xù)原來的日子。
上班下班,出差,回京,上稿,談廣告。
原本他以為趙大忠的事情也就是放在自己的回憶中了。自己當個小記者,知道這么一個故事,這么一個人,也就和自己其他的采訪出的故事一樣,稿子上去了,剩下的記憶也就是一些酒桌談資而已,可是沒想到,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老金。
認識老金,是因為他們一個共同的朋友,這個朋友姓王,天生性情豪爽,在文聯(lián)上班,寫一手好書法,在全國大賽都得過獎。這位王先生是老金的老朋友,還是他的老同學。
一次偶然的酒局上認識了何建之后,他就對何建說,我有一個老同學,性格,愛好,興趣都和你很相像啊,有機會你們認識一下,我覺得你們一定能成為好朋友。
原本何建也沒把老王說的這話當回事,人喝了酒,什么話都說得出來,這已經是常識了。
可是沒有想到,沒過幾天,老王突然給他打電話說請吃飯。何建欣賞老王豪爽的為人,也就去了。
老王的執(zhí)行力還挺強,真是的說到做到,這次飯局就把老金給找來了。
席間何建也試探性的和老金聊天,兩人發(fā)現(xiàn)真的有相見恨晚這件事。兩人把喝得暈暈乎乎的老王送回家之后,買了點真空包裝的食品和易拉罐啤酒,找了家酒店開了間房,真的就像古人說的一樣抵足而眠。
但就是這樣,何建也沒有和老金提一句趙大忠的事情。而是繼續(xù)和老金像是知己一樣交往著。
就這樣半年的時間過去了,何建對老金也有充分的了解。甚至知道了老金在外邊還有一個兒子的事情。
那是一個周末,雪天。
何建給老金打電話,笑著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老金哈哈大笑,和媳婦說了一聲就去找老金喝酒了。
就是這個雪夜,改變了兩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的一生。
酒過三巡,微醺。
何建拿出了自己的趙大忠案件的采訪筆錄,讓老金看。
老金開始的時候也沒有當回事,拿出自己的文章給朋友讓人家看著下酒這種事,老金自己喝多的時候也做過。
開始的時候老金想看幾眼,然后禮貌性的表揚幾句也就算了,他還以為何建喝多了。想的是,夸夸這文章,然后結束這個酒局,好讓何建早點休息。
可是這往下一看,他的眼睛可就拔不出來了。一直到看完,他把采訪記錄放在桌子上,喝了一大口老龍口,才說了一句:“厲害,厲害啊!”
何建舉杯,兩人碰了一下。
老金嘆了一口氣說道:“真是羨慕你們記者,天南地北,三教九流,什么樣的事情,什么樣的人都能接觸到,不像我們接觸到的都是冰冷的數字和紅頭文件。每天枯燥死了。”
何建意有所指:“老金,比如啊,我說比如,這個叫趙大忠的,能接觸到,能吃透你說的那些冰冷的數字和枯燥的文件呢?”
老金一擊掌,說道:“那他可就不一定是詐騙犯了,沒準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企業(yè)家。剛才我就想說,他這上面說的中原環(huán)球大廈項目,其實項目本身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以中原大地標來推動縣城的經濟增長,再用經濟增長的成果,繼續(xù)建造環(huán)球大廈。整個過程,老百姓的入股錢升值了,縣城經濟發(fā)展了,銀行的貸款也盈利了,實際上沒有人有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