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老工首飾店
鳳棲街。
這可是明州一條老街了。最早起源已經不可考,傳說這條街在乾隆微服下江南的時候,深得陪著乾隆一起來此的一位娘娘的喜愛,甚至在乾隆去辦事的時候,連續三天來此,后來乾隆表露身份,街上的掌柜,伙計才知道這幾天都在街上吃喝,購物的那個說話和氣,出手大方的太太居然是娘娘!于是就改名為鳳棲街。
這個故事有多扯淡先不說,但是這條街是一條老牌的商業街是真的。明州政府在發展旅游產業,改造市容市貌的時候,不僅保留了這條街,還對這條古街進行了必要的維護和包裝,起碼在街的入口,有個大大的石碑,就一本正經地胡說了街名的來歷。
除此之外,明州還找到了一些老廚師,老匠人來這條街上開店,以原汁原味,古風古貌來吸引游客。想必老杜說的那位“老哥哥”就是其中之一,因為老杜說過,“他終于還是憑著手藝回到了這條街。”
要知道,老杜在解放前可是明州最大的魚行東家的大公子,而且還忙著上學,肯定不能像個失學兒童一樣滿大街亂跑,而且作為男孩子,也不一定喜歡逛街,那么,這個“老哥哥”究竟是做什么的呢?
柳鵬程走在鳳棲街上,看著兩側仿古的木質招牌,第一個反應就是廚師,因為小孩子,好吃嘴饞是肯定的,那么認識個廚師的孩子或者小徒弟也非常正常。
但是后來覺得不對,要是廚師的話,肯定是這條街上開飯店的!你去看望一個飯店老板,老牌廚師,然后次次帶著別人家的熟食,或者是生海鮮,就沒有這么辦事的,要真的是這樣,這朋友也沒法要了。
在街上閑逛了一陣,也是到了飯點兒了,柳鵬程看著前面有一家面結店,想想好像這面結就是非常有特色的明州小吃,就帶著小楊和小劉進去了。
柳鵬程點了三份面結作為主食,又點了幾個小菜,也沒有點酒和飲料,幾個人唏哩呼嚕地吃了起來。
柳鵬程也是第一次吃面結,吃了一口他就知道這是什么東西了,這不就是干豆腐裹肉餡嗎,每個千張中包裹著肥美的肉餡,當你咬下去,鮮香軟嫩有嚼勁,香味溢滿整個口腔,湯汁不油膩,吃著富有層次感。還真挺好吃,尤其是作為底湯的老雞湯,真稱得上滋味鮮美。
吃了面結,柳鵬程繼續帶著兩個年輕警官在街上亂逛。卻什么都沒有買。第一是柳鵬程覺得這里吃的居多,真沒有什么能帶回去的。第二個吧,柳鵬程本身就不愛買東西。
直到這條街都快走到盡頭了,柳鵬程看到了一家小店面,眼睛一亮,拔腿就走了過去。那店面毫不起眼,上面的牌匾上寫著五個字“老工老首飾”。
柳鵬程進去一看,合著店面里一個首飾也看不見,只有一個老頭坐在已經顯得有些破舊的沙發上,看報紙,還是沈娟他們單位出的《江南晨報》。
柳鵬程幾人剛進去,老頭看了他們一眼,就說道:“小伙子,逛街到別的地方去吧,我這不賣東西。”
這句話一說把柳鵬程他們三個人都弄愣住了。小劉問道:“你這不是首飾店嗎?”
老頭點點頭,又說道:“我這是首飾店,但是不賣首飾。”
這把柳鵬程他們三個人弄得摸不到頭腦,伱這是首飾店,不賣首飾難道賣棒棒糖?
柳鵬程不走,小楊小劉當然也不可能走,老頭看他們三個不走,無奈地說道:“我這不賣首飾,但是確實是首飾店,我這里只訂制首飾,還是老工首飾,年輕人不喜歡,你們去別的地方逛街吧。”
柳鵬程眼睛都亮了,老工首飾,那可是好東西啊,就是指不借助電腦和現代機械做出來的首飾,純手工的!
這要是放在幾十年后,你有這個手藝,你不用賣首飾嗎,就是做直播賺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