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惹草、逍遙快活這些,難道比得上......”
“汝之砒霜,彼之蜜糖。”
不待劉協說完,老董已堅定打斷:“陛下,人各有志......咱還是說說,你打算如何親政吧?”
“老夫每日都會召集相國府各掾屬開會,不如明日直接讓他們來省中?”
“開,開會?......”看老董認真的眼神,劉協不知為何沒有夢寐以求的驚喜,反而有些心虛:“相國開會時,一般都商討何等事宜?”
“沒啥,最近的公務少多了,就是如何勸和劉虞和公孫瓚的計謀,如何配合劉備、曹操平定青兗二州,南陽的袁術何時征伐,漢中張魯怎樣降服,益州劉焉如何敲打分化,涼州韓遂何時討滅。”
“當然,最緊急的議題還是冀州如何安撫,派何人統管;袁逆下一步會有何動作,我等如何應對......”
說著,不管劉協臉色開始發白,繼續滔滔不絕道:“這些都是很籠統的事項,具體細節交代他們去做便好了。”
“真正麻煩的是日后長遠規劃,例如天下一統后,如何才能不重蹈覆轍,如何推進科舉取士以穩固皇權、削弱士權,大漢的歲入商稅如何用于造福撫恤百姓,邊塞異族融合怎樣長久穩定......”
聽著老董信口說出的一大堆國事,劉協瞬間感覺如聽天書:“相國,朕之前也出席過朝議,怎從未覺得天下大事如此重要且繁多?”
“朝議,五日才舉行一場的那個?”老董便笑了,道:“陛下你覺朝議靜好,是因有老夫在背后默默前行啊。”
“大漢多少署曹,樁樁件件都是事兒。如若陛下事無巨細,每個署曹都要洞察于心,那朝會從早開到晚都說不完。”
“可若陛下嫌繁瑣不理朝政,下面的人就會尋摸著亂來。屆時他們或各行其是、或以權謀私,就會把陛下架為傀儡。”
“所以呢?”
“所以朝議之前,該決定的大事兒老夫已經給辦了。朝議的儀式象征作用,大于實際辦公效用。”
聽到這里,劉協有些反應過來了:“難怪武帝設立了尚書臺,原來便是抓大放小,天下大事都在尚書臺謀劃參議,最終形成決議再交由各曹屬去辦。”
“同時朝議也不能停,隨時監督其進度,順便再處理各曹屬之事,內外并行,方能既可統籌天下大略,又可維持天下各州郡縣運轉。”
“陛下聰慧,果然乃天生的漢室天子。”老董聞言微微點頭。
歷史上很多人猜測過劉協的能力,史書上也都說他有圣君之姿。可惜他終生從未掌權,只裁決過一次賑災之事,輕松便判斷出賑災官員貪墨。
如今看來,這孩子的確生不逢時。
劉協聞言靦腆地笑了笑,可隨后代入老董的角色,又開始犯難:“朕也只是這般猜測,若真正接觸相國那般要務,便毫無頭緒。”
“不會就學嘛,要不咱先分三步走?”
“如何三步走?”
“首先陛下不用朝議時便來相國府,旁聽會議。有啥不懂的,老夫和那些人都會解釋,陛下也不要偏聽偏信,自己多感悟、多思索。”
“等陛下覺得差不多了,再將尚書臺重新組建起來,與相國府曹屬對接。”
“最后待陛下羽翼豐滿、成竹在胸,將尚書臺與相國府的佐官合二為一,老夫便也可功成身退......”
“相國......”聽著如此貼心且可行性極強的安排,劉協一時滿心感動又百思不得其解:“朕之前都想奪權,相國為何還如此寬宏?”
老董此時笑容便格外和煦,帶著一絲詭魅:“陛下還小,不懂游山玩水、衣食無憂、拈花惹草、逍遙快活的樂趣啊。”
上輩子那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