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匹的內力為強大立足,一劍出則風云激蕩,有橫掃天下之勢。
第三式‘陰沖陽和’源自道家所言二,二指混沌之氣分出的陰陽兩氣,兩者陰陽對立,有無相生,對立又相互依存。此式需習練者先從天地間找尋吸取天地間至精純陰氣與陽氣,而后將陰陽兩氣熟練掌控,使動時內力化作陰陽兩氣。此式難點在于如何將至純的陰陽兩氣平衡掌控。你想,為天地間至精純之陰陽精氣,想要吸取已是難上加難,以人之肉體凡胎又如何能熟練掌控運用?”
張青峰問道:“這至精純陰陽二氣存在何處?該如何吸取化解?”白眉道長道:“此氣藏于我道教三十六洞天,每一洞天皆有一處放存。我峨眉派之氣就在這金頂,你們青城派之氣則藏于張天師除魔時設置教壇處。還有一途,天地靈果吸取天地靈氣,可食而煉化之,提煉出陰陽二氣。當年的張天師創此修煉之法,記載于其所載《天道訣》第一卷中,可惜,今為鶴鳴觀所獨有,我只知曉其中大半。”說罷將那吸取運用陰陽二氣之秘法告訴張青峰。
張青峰一聽之下,驚覺白眉道長所傳秘法竟然與師父張乾云所傳相同,不由又是驚喜,又是詫異。
第四式喚作‘一統九州’,源自道家所言道。道指宇宙的本體,也指原始混沌之氣。混沌之氣在宇宙中還未有生命存在的時候,或者說宇宙還未形成之際,就已經如同輕柔的風一樣四處游蕩,而道在流轉的過程中使混沌之氣有了后知后覺的生命力。想練成此式,需知何為道,方能練得天地初始之氣。練得此氣可御劍而行,縱橫飛升,斬敵于無形。這一式只是在設想階段,如果能將道教統一,匯集幾家心法,再服食龍虎長生丹,或許能練得。”
丹陽道長講完,默想了一刻,道:“你可勉強
理解與記得?”張青峰道:“徒孫閑來熟讀道家典籍數十種,師祖所言我還是記得大半,但只理解小半。”丹陽道長笑道:“以你這樣的年紀,能如此已實屬不易。你記得關鍵所在就好,其余遺忘無妨,你自去吧。”
張青峰走出不遠,聽白眉道長道:“這幾日天清氣爽,想來明日可觀金頂日出。《禮記·大學》講‘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明日辰時,你可到舍身崖觀看金頂日出,可從萬點日光體悟一番武學之道。從萬象中抽象,從抽象至無象,格知萬物共同的特性,而后物我一體,心物一體,天人合一,方可成就無上劍道。”
張青峰將白眉道長所言記在心中,自去半山峨眉派客房休憩。這一夜,他難以入睡,心中念想的盡是白眉道長對劍道的精妙講述。
白眉道長的一番話語,打開了他通往武學遼遠天地的一扇大門。
翌日天剛微亮,還未到辰時,張青峰便帶著歡悅激昂的心情來到峨眉山金頂之上。站在高聳入云霄的峨眉山金頂遠眺。眼前是一片壯闊的云海,遠處幾座蜀中名山在云霧中時隱時現。
云海間,云霧時而如波濤翻滾,時而靜如處子,時而微微浮動……真可謂氣象萬千,難以盡述。
張青峰想道:“這云霧似鋪蓋了千里萬里,不知來自何處,不知去向何方,天地究竟是以何種無窮之力方能造就這萬千氣象?”一時之間,心中思緒便如那云霧般翻滾。
觀景間,忽聽身邊喧鬧起來,幾名游客來走到他身邊不遠處觀看日出,這些人都是與峨嵋派有些淵源的客人。眾人見眼前云霧壯觀非常,有幾人驚叫歡呼起來,打斷了張青峰的思緒。
天色一點點亮堂起來,云海之上潔白的云彩開始閃亮飄動。突然有人高喊一聲:“來了!”只見極遠的地平線處,亮出一片淺紅與金紫色,隨著光亮逐漸上升擴大,露出了太陽頂部一道桔紅光芒的小小圓角。
幾朵云霧見朝陽露出一角,歡快而熱情的上前擁抱它。朝陽似醒未醒,在云霧中伸著懶腰,有些不喜似的驅散了身邊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