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繼續開講修行九境,
“凡修行者,天人以下,皆脫不開煉精化氣、煉氣化神。修行九境,便是貫穿這八字的始終。我要講的第一境喚作‘竅動’。”
“人身有九竅,九竅不通百病生。”
人體九竅是指兩眼、兩耳、兩鼻孔、口、尿道和肛門。
九竅通暢,則自然身強體健, 百病不生。如此一來,煉精化氣自然比常人要容易。
沈墨講竅動,便是通暢九竅之法,使其活潑靈動。
其實修煉者,無論什么功法,都有涉及到這方面,譬如呼吸法就涉及口鼻……
但是沈墨一字一句,將九竅如何修煉的辦法說得極為透徹, 各人可以自行領悟,創出合適自己的法門。
來聽道的眾人倒是用不上,可傳給弟子,能少走一些彎路。
這一點對修行基礎的夯實,足以對后來的修煉者,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二境曰養神。”
眾人本以為竅動之后,就該講述煉炁。沒想到沈墨對此只字不提,反而說了更為深奧的“神”。
未曾煉炁,便開始講“神”,是否有些拔苗助長?
接下來沈墨的話更讓他們摸不著頭腦,因為沈墨講的養神并非什么打坐冥想,而是講述種種戒律,這些戒律無一不針對七情六欲。
“修行人當持戒,以戒律約束自身的雜念。收束雜念,神魂自然得到滋養, 久而久之, 過目不忘, 一心兩用,自也不難。”
沈墨順道還拿了古墓派的十二少和十二多來舉例,
“少思、少念、少欲……少惡。多思則神怠,多念則精散,多欲則智損,……多惡則焦煎無寧。”
眾人以往也知一些壯大神魂之法,可是從沒有沈墨說得如此詳細。只要照著沈墨的說法去做,即使沒有修行“上清內景法”之類的修煉神魂的法門,照樣能壯大神魂,且削減走火入魔的風險。
可以說沈墨講述的修行第二境,在尚未煉炁前,居然就打下了煉神的基礎,而且并非拔苗助長,反而是有理有據,有種水到渠成之感。
“我說這些,乃是講述修行的一個根本道理。那就是修行先修心,正所謂欲修其行,先修其心。心不治,則無以煉炁。”
自來修行人喜歡找寧靜淡泊、處事泰然的人, 稱之為修道種子。
可照著沈墨的方法持戒而行, 自然就能成為這樣的修道種子。其實各家各派皆有持戒之法,但說得如沈墨這樣透徹的, 還是頭一遭。
“欲修其行,先修其心”更是說到點子上,教人不得不欽佩贊嘆。
接下來該說第三境了,大家以為第三境總該說到煉炁了。結果沈墨不說煉炁之事,反而說起古音來。
乃是道門佛宗的古音。
以往大家念誦高深的經文,都要求用古音來發音。
但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沈墨卻將這一點說得透徹。
古音的音節能震動骨髓,念誦經文,即是以古音來達到洗髓的目的。
所謂“虎豹雷音,易經伐髓”,正是由此而來。
沈墨還說了哪些古音有謬誤,哪些又正確,什么古音效果更好,一一比照。
至于第三境界,便又稱之為“換血”。
洗髓換血,使人根骨提升,久而久之,便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如此身體就完全做好修行煉炁的準備。
其實各家各派的修煉法,練到高深處,自然能有脫胎換骨的妙用,但沈墨的法門就妙在修行筑基時,就能有類似的效果。
雖然效果不會特別明顯,卻也能提升根骨資質,修行起來,自然事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