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他們就認為。
陛下之所以不管阿沁三世入京,從而交給內閣的原因。
就是想要讓內閣,和對方多談談有關于雙方地界盟約的各項事宜。
畢竟,締結盟約這種事情,可不是隨意就能成功的。雙方要各自給出條件,商定其中的某些細節(jié),關乎到方方面面。
尤其是如今的大魏,對外之戰(zhàn)接連勝利,大有雄霸整個東方大陸的態(tài)勢。
而天度國呢?剛剛經(jīng)歷了內亂,內政和各大勢力都不穩(wěn)定。
阿沁三世,想要在短時間內,平息國內的事端。
要么多費點時間和心思。
要么,就借用外部的力量,奠定自己的威勢。
很顯然,他最后選擇了第二種,因為簡單,也很輕松。
畢竟第一種,需要鐵血手腕,還有強大的威望才行。可阿沁三世如今的這個位置,也是依靠國內各大勢力,反抗前阿厲王才得來的。
能被眾人推舉,也是因為祖上的緣由在,若在這期間,無法平衡各大勢力的話。
怕是這個天度君主之位,過不了多久就會被人取而代之。
阿沁三世知道這一點,心里也很慌張。
因為他很清楚,既然坐上了這個位置,那就等于沒有退路了,否則,自己的下場比阿厲王還要慘。
所以,在陳玄策的建議下,親自率隊來到大魏,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大魏的幫助。
而在這種情況下,大魏若想談條件的話,就能占據(jù)上風,取得不少利益。
張正明和宋公文也很清楚。
在這方面,他們絕對能夠提出許多條件,迫使對方接受。
不過,二人和內閣,在心里其實還有些擔憂,那就是怕這阿沁三世,是一個強勢,且有野心的君主,如此一來,再想談條件的話,會變得很麻煩。
畢竟一但惹怒了對方,說不定還會讓大魏和天度的關系繼續(xù)惡化。
雖然他們不懼,但明明能爭取利益。
最后為何要鬧得兩敗俱傷呢?
現(xiàn)在,通過陳玄策所傳達的信息,讓二人心中開始放松。
阿沁三世是一個軟弱君主,并不強勢,如此,接下來就很好辦了。
隨即,張正明向前一步,同時臉上帶著笑意,道:“天度陛下,今日外臣攜內閣和眾大臣前來迎接,若有未盡到禮數(shù)的地方,還請恕罪。”
“另外,我大魏皇帝陛下,近日朝政繁忙,所以無法親自相迎了,接下來的事情,會有外臣和身邊的一群人接待。”
言下之意,就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當中,大魏皇帝不會出現(xiàn)。
締結盟約的各種事情,會有大魏內閣與之商議。
其實,
這要換做其他的一國之君。
不說強大些的國家,就算是孟玦這樣的人,也會覺得不妥。
認為大魏根本沒有將自己放在心上,也沒有談的誠心,或許會直接甩頭就走。
但阿沁三世,顯然不再其列。當即帶著笑意,直接開口:“無妨,無妨,有張?zhí)岛退螄稍冢嵝睦镆彩呛芨吲d的,大魏是東方強國,大魏的皇帝陛下,更是千古明君,既然政務繁忙,也是以國為重,吾,自然能理解的。”
其實他自己,也并不想直面那大魏皇帝,因為從最近這一系列的事情來看。
那大魏皇帝不僅強勢,而且手段高超,平定北境與南境外的百越。
這可是中原歷朝歷代都沒做到過的事情啊。
若與對方去談締結盟約的細節(jié)。
阿沁三世害怕自己扛不住。
而面前的兩位,一個是大魏內閣首輔,一位是大魏國丈,皆位高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