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放心下來。
古代婚配和婚姻生活,僅僅只是體現出對女方的重視,在世人眼里就已經是良配了。
就像石仲魁擺正寶釵和迎春的大房、二房地位,并且給與她們相應的權利,那就是好丈夫。
有了這個前提,但凡丈夫不是暴躁之人,夫妻之間的關系,肯定能和諧美滿。
告別一路相送了百里的楊戩和梅山六兄弟,石仲魁架起云彩便往華山而去。
快到華陰縣時,忽然想起,若是此行圓滿的話,那自己是不是該送未來妻子一件定情信物?
女子一般都是送香囊,而男方則基本上都是送玉佩。
當然,窮書生的話,一把扇子、一張說不上是情書,卻有暗喻的書信和詩詞也行。
可石仲魁這身份,就算是最好的羊脂玉都顯得不夠重視。
而且人家楊嬋連寶蓮燈都舍得借,禮物輕了確實說不過去。
最簡單和成本低的做法,自然是作詩。
但兩人第一次見面,就寫些帶有情愛的詩詞,未免有輕薄的嫌疑。
若是沒結親這事,相互不認識的話還好說,可既然有了婚約,私下見面已經算是不合禮法了,寫情詩親自送給女方就更荒唐了。
畢竟這可不是戲文,劉彥昌一首沒什么水平的詩,就能把楊嬋這個仙子的心給騙走了。
不過,若是兩人都覺得滿意,那時候再寫詩,效果絕對杠杠的。
想了想后,石仲魁干脆回了天庭進了兜率宮,找老君得到進入庫房的許可。
在寶庫里選中一枚五彩鳳霞玉鐲,然后回到華陰縣,繞著華山飛了幾圈,最后落在一處還算交通要道的山坡上。
尋到一處竹林,招來十個狼妖,只用一個時辰,便建好了一座竹屋和半畝地的籬院。
再把蛋生招來,干脆做起個隱士。
可他選的這地方,又是人員往來還算密集的要道,蛋生只是每天早晚讀書三天,便有臨近村落的里正上門。
所謂里正,在春秋戰國時,是郡縣之外鄉村中的一里之長。
說白了就是最基層的官職,主要負責掌管戶口和納稅。
這種人對比農戶來說,也算是鄉野中的富戶,權勢可不小。
但真說起來,也只是土霸王。
家中子弟想讀書,請老師上門是不可能的。
若是去城里求學,花費絕對不小。
至于自學和爹媽自己教的話別說能不能教,就連書本都沒有,或者頂多只有幾本手抄本。
至于有沒有錯字、或者遺漏,那就沒法保證了。
聽到蛋生早晚讀書,里正上門就太正常不過了。
82中文網
w.
/101/101141/2995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