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下旬,鄭聰走私一案徹底被引爆。
如同安排好的嚴密劇本一般,從察言司彈劾,到鄭克臧震怒,最后北鎮撫司主動證據,以鄭聰為首參與此事的鄭氏宗親盡皆鋃鐺入獄,被判流放。
短短五日時間,一切塵埃落定,快得讓人反應不及。
幾個叔叔辛辛苦苦走私賺來的家財一部分進了國庫,一部分進了鄭克臧的內帑,為他人作了嫁衣。
劉力敏聽聞此事后,腦門瞬間布滿冷汗,心中暗嘆還是父親洞若觀火,從此息了從政心思,專心在家潛心研究學問。
鄭聰走私案結案后的第二日,楊彥迪等人到達打狗港,眾將撇下大部隊輕騎趕到了承天府,被安排在城東館舍安歇。
在館舍房間內,陳安平擔憂地問道:“大帥,這延平王會如何安排我等?”
楊彥迪斜了他一眼,“什么意思,你怕延平王虧待我老楊不成?”
陳安平嘆息一聲,“我等以前叛逃,誰知延平王會不會找后賬,來的路上你也聽說了,延平王剛把他之前參與謀逆的叔叔給辦了。”
“無妨無妨,雖然有叛逃之罪在前,但兄弟們平瓊有功,延平王不至于難為我們。”楊彥迪爽朗地一揮大手,示意陳安平不用擔心。
但他這句話并未打消手下的憂心,在旁聽著的馬震心中更是惴惴不安,擔心自己清廷降將的身份不被東寧所接受。
正在此時,館舍小吏來說報陳繩武和鄭斌聯袂前來拜訪。
楊彥迪精神一振,連忙吩咐將人請來。
“陳總制,多年未見了。”楊彥迪拱手抱拳行了一禮。
陳繩武笑著擺擺手道:“楊總兵不必多禮。”
一旁的鄭斌提醒道:“現在可不能叫總制了,該叫左參政。”
“這……”楊彥迪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左參政?這是什么官。
左參政之職出自鄭克臧上個月新設立的衙門。
他仿照雍正時期設立的軍機處,在中樞新設立了參政司衙門,進一步將權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東寧現在的情況不加強集權集中力量辦大事,面對滿清那是一點機會沒有。
隨著參政司的設立,陳繩武榮任第一任左參政,而柯平被任命為右參政,東寧總制使一職被廢除,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六官會議也被固定為正式會議由參政司負責每三日召開一次,六官共同商討朝政,最后形成處理意見呈遞給鄭克臧批閱,大大加強了君權。
鄭斌簡單地將這番變化解釋給楊彥迪聽。
楊彥迪了然地點點頭,哈哈一笑,“總之都是宰相,換個名而已嘛,先王在時,左參政就深受信重,當時我就覺得左參政定非池中之物。”
他搜腸刮肚好不容易找出個文雅詞匯吹捧了陳繩武一下。
陳繩武不知該怎么跟楊彥迪解釋這左參政可比總制權力小了太多,輕嘆口氣略過了這個話題,客氣道:
“不敢當楊總兵稱贊,楊總兵三戰收復瓊州,當居首功,明日殿下召見論功行賞,前途同樣無量。”
兩人又客套幾句,陳繩武才將來意表明,他和鄭斌受鄭克臧委托一是來歡迎楊彥迪,二是探探楊彥迪口風,看他想要何等賞賜。
楊彥迪態度擺的很正,直言全憑延平王做主。
陳繩武很滿意,又客套了幾句,夸了夸此次跟隨楊彥迪來的幾個將領后,便和鄭斌匆匆告辭離去。
他這番親切作態讓陳安平和馬震稍稍安心。
第二日巳時,楊彥迪等人接到宣召,傳眾人立刻進王城覲見。
此時陽光還沒有照成直線,仍是上午,楊彥迪一行人路過了玄武大街。
大街上到處都是來往的商旅民眾,摩肩接踵,夾雜著許多西洋夷商,熱鬧非凡。讓眾人領略了一番東寧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