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上一章有修改,福建總督衙門在康熙十年從漳州遷到了福州,所以姚啟圣這會是在福州的。
蔡、朗二人留在福州城內等待北京的康熙皇帝宣召覲見。
而在東寧,因為鄭克臧的嚴厲命令,即使春耕在即,工部還是在元旦休沐后抽調了一批民役,又集合了本在開墾的一眾偽清降兵,兵分多路前往天興、萬寧水流湍急的河段修造水車。
水車這個東西東西方都很早就開始在用了,中國東漢時期便已有了關于水車的記載,之后幾代延續使用,制作工藝逐漸成熟。
直至明代時,研制出了直徑大約五丈長的巨大水車,多用于西北地區,能為各種工坊及農業生產強大的動力,這種巨大的水車也被記載在《天工開物》上。
年前李景在匯報水車進展時被鄭克臧命令要研讀《天工開物》,他回去后立馬將這條命令貫徹落實。
組織了工部眾多官員一起研究學習《天工開物》,等到李景讀到其上記載的大水車后,他覺得自己明白了殿下為何讓他讀這本書。
他悟了,這明明就是殿下在借此書對他主持的水車修建工程提出了具體要求。
自覺想明白了的他立刻召集工部的工匠試圖復原記載的大水車,工匠們按著《天工開物》的記載按部就班,終于在元旦前還原出成品。
于是李景廢除了原本計劃建造普通水車的方案,改建這種大型水車。
二月天氣轉暖,從云層上方向下看去。
來回穿梭施工的民夫們如同螞蟻一般沿著湍急的河流兩岸分散,時不時傳來的吆喝號子聲稍稍振奮了眾人的疲憊身體。
等到午間開飯時,監工的工部官員按照李景的命令在吃飯的勞力中間不斷來回宣講,“殿下有令:建造完成后,原偽清降兵當場釋放為民,各家抽調的勞役免除今、明兩年勞役。”
每次聽見這些工部官員的話,大家都會暫時忘記眼前的辛苦,偽清戰俘的吃飯速度甚至都快了一些,恨不得早早干完拿到平民身份。
按照東寧律令,平民愿意遷移至開墾點者,所開墾田地皆歸其個人所有。
這些偽清戰俘開墾的耕地都是在幫當地的輔兵干活,沒一分田是落在自己手中,更別提每日還要受監視,限制自由。
雖說不會被虐待,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又有誰不想爭取呢。
從中央山脈中奔涌而下的河流旁正在火熱朝天地施工,而在河流上游的山脈中,禮部派出的宣令官正在艱難跋涉。
“還有多久到卡美坡社啊?”,年輕的禮部官員馬儀氣喘吁吁地問著前面帶路的南安撫司小吏。
“就到了,再翻過前面那座山就差不多了。”,帶路的小吏原名賴斯魯。
他原本是濁溪社的土番,十年前濁溪社集體入籍東寧,入籍之后他給自己取了個漢名叫賴思陸。
賴思陸是濁溪社中第一批上蒙學的學生,后來父母又堅持供他讀私塾,最后很幸運地被招到南安撫司做了個小吏。
馬儀聽了賴思陸的話暗暗翻了個白眼,這也能叫就到了?
進到山區宣令已經過去了半個月,馬儀的身心都已經有些疲憊了,但王命在身,他只能咬緊牙關緊跟著賴思陸的腳步。
兩個人十分幸運地在天黑之前趕到了卡美坡社的村寨。
不同于平鋪番與明人時有沖突,高山眾番雖然拒絕明人進山砍伐、狩獵,但對來交易做客的明人十分歡迎。
聽說馬儀是帶著延平王的諭令而來時,卡美坡社整個村寨都被驚動了,在首領壓庫麻高的安排下當晚為馬儀舉辦了盛大的篝火晚會。
雖然馬儀這一天趕路累的不行,可抵不住土番的熱情,只好強撐著精神坐在上首參加迎接他的晚會。
番社眾人又唱又跳,不斷有土番女子上前來邀請馬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