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乃鄭氏四代目
隨著水師在汪洋上逞威,陸師也并沒有閑著,在柯平的大力建議下,鄭克臧對東寧西側平原處的番社采取了強硬的軍事行動。
這場軍事行動起源于澎湖海戰期間發生的一起番社叛亂事件。
叛亂的番社是生活在紅頭嶼的達悟社,不得不說達悟社選取的作亂時機十分精準。
但這并非是有意為之,在紅頭嶼上閉塞生活數百年的達悟番社并不關注外間情勢的變換,這次叛亂的時機更多是時間上的巧合。
第一次從濟州島劫掠來馬匹之后,鄭克臧命人從瓊州黎民內召集了許多養馬人,準備修建養馬場。
根據戶部的一番實地勘察,最后選定了東寧本島東南方向九十里外的紅頭嶼作為養馬場地。
紅頭嶼上遍布著綠茵,地形起伏和緩,生態氣候與濟州島養馬地極為類似,經戶部判斷乃是東寧境內最適合養馬的地方。
先期到達的明鄭官員與聚居在島嶼東側的達悟社番眾達成了一致,明鄭免費了很多物資給達悟社,換取了對方同意明鄭在島嶼西側開辟馬場。
本來事情進行的很順利,馬場很快搭建了起來。
但隨著甘孟煜第二次、第三次劫掠濟州島時又帶回了大量馬匹,原本僅占島嶼西側的養馬場瞬間就變得擁擠起來。
瓊州招募的養馬黎人上奏朝廷稱:若不擴大草場范圍,只怕兩三年后此地綠茵將被啃食殆盡。
戶部接到奏報后,嚴令駐守在紅頭嶼的戶部官員在保證妥善安置馬匹的前提下,積極與達悟社協商,謀求擴大養馬場。
駐地的戶部官員又申請了一批物資與達悟社交涉,對方同意再劃撥出一片地方供馬場擴建,但遠遠無法滿足龐大的馬群所需,只是杯水車薪。
無奈之下駐地官員擅自擴大了馬場范圍,達悟社一開始見只是多出一點地方也沒在意。
戶部官員見達悟社放任不管,繼續不斷擴大馬場規模,最終侵占了達悟族的傳統領土。
達悟社得到消息后,氣勢洶洶來找明鄭的官員理論,在拆除越界馬場的要求被戶部官員拒絕后,他們悻悻而回。
第二日晚間達悟社頭人莫蘭達利組織了數百生番戰士突襲了養馬場。
在紅頭嶼駐守的十幾個戶部官員不防之下被盡數斬殺,當時正值澎湖海戰剛剛結束,陸師大都還在澎湖未撤回,島嶼上駐軍兵力緊張。
僅有兩個隊的明鄭駐軍突遭襲擊并未慌亂,帶隊的軍官冷靜地組織突圍,最后駐軍保護著招募來的瓊州養馬人們突圍退守到在山坡高處的營寨,借助地利和防御工事艱難抵擋住了達悟族的進攻。
等紅頭嶼番社叛亂的消息傳到承天府時,剛剛舉行完獻俘儀式。
陳繩武聞報后大怒,在請示了鄭克臧后,立馬命令內文社附近的屯墾駐軍乘船前去紅頭嶼救援。
等明軍一個協的援軍抵達后,在火銃的齊射下,達悟社番眾被擊潰,丟下了百來具尸體,逃回樹林之中。
救援部隊救下了岌岌可危的營寨,但此時馬場已遭到嚴重破壞,達悟社生番搶走了好多馬匹。
帶兵支援的參領王正福急了眼,不顧天色昏黑和手下勸阻,輕敵冒進,銜尾追殺達悟番至島內樹林。
但地形不熟加上叢林作戰,王正福部中了達悟族的埋伏,苦戰不敵被擊潰。
等逃出樹林后,王正福收攏殘兵,發現只剩下了二百多人,近半個協的士兵被永遠留在了樹林之中。
鄭克臧知道此事后震怒,再次下令調集大軍登島進攻,最終將達悟番社盡數剿滅,奪回了戰馬,將紅頭嶼徹底變為了明鄭的養馬場。
鄭克臧本想借此事警告島內諸番社,故而并未封鎖消息,反而將此消息透露給了各地屯墾點交界處的平埔番社。
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