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和花軒整理自己隊伍的時間相等——清軍的先鋒援軍便已趕到。
他們迅速收攏了河岸上退下的潰兵,并且重新調整了陣容。
數千清軍士卒布置成了一個傳統的偃月陣。
這個所謂的偃月陣并沒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只是左右兩翼環抱住河岸,中間一部分陣地向里面凹進去,準備把進攻的明軍隨時吸入鉗形包圍圈中。
這是一種常識性的作戰布置。
原先被明軍擊潰的清軍,現在又在軍官們的喝令下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按照指定的順序排列起來,陣容十分嚴整, 仿佛頃刻之間就在剛才還是光禿禿的平地上豎起一道人墻。
花軒不敢怠慢,親自帶著一部分親兵, 環陣巡視前方的敵陣, 觀察片刻后他不禁點頭贊嘆道:
“亂后能整,臨危不亂,這部清軍堪稱為一支勁旅。這帶兵的是何人?”
“是駐扎在河南的滿洲副都統。”,身邊的親兵應聲答道。
花軒聞言輕輕點頭,右手輕輕揮舞,下令部隊進攻,他要在明軍主力大部趕到前迅速擊潰這部援軍,作為先頭的攻擊部隊直抵張鵬的主力
明軍留給清軍的時間和清軍留給明軍的空間都是十分有限的,隨著花軒進攻的命令下達,明軍迅速展開了攻勢。
花軒先派手下前協副參領官魏之城率領一協人馬先行稱量下這部清軍的成色,這協人馬挾著敵前登陸的余威,一鼓作氣,直向清軍的中央陣地突進。
魏之城部一陣猛打猛沖,把這部分的清軍逼退幾十步。
魏之城是久經沙場的宿將了,在明軍中也是以勇武著稱。
他的年齡并不大,他當年加入鄭經麾下時尚不到二十歲。
即便如今也還沒過而立之年,魏之城不但膽氣過人,更兼謀略非凡,年紀輕輕的便當上了一協的副參領。
他是明軍內部公認的可造之才,假以時日,不難貯為國家干城之選。
帶著軍隊進行了試探攻擊后,他發現清軍雖然后退,卻沒有潰亂。
清軍的陣勢便好像一圈富有彈性的鋼帶,承受得起重大的壓力,彎曲一下,一待壓力減輕,它就彈回到原地。
“這部清軍很厲害啊!”,花軒看著魏之城的試探迅速判斷出了前方敵軍的成色。
他揮揮手示意手下士卒鳴金,將擔任試攻任務的前協召回。
聽見鳴金聲后,魏之城立刻收攏部下,掠著陣地從容而回。